孔子的饮食观念是什么样子的?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实际上他还是一个美食家,他的饮食观在《论语》中也有多体现,那么他到底有怎么样的饮食观呢?孔子在《论语·乡党》曾说过13个“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子的饮食观念是什么样子的?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实际上他还是一个美食家,他的饮食观在《论语》中也有多体现,那么他到底有怎么样的饮食观呢?开云体育孔子在《论语·乡党》曾{céng}说过13个“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
不时世界杯,不食。割[gē]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
“食不厌精,脍【繁体:膾】不厌细。”一句的意思是食物不嫌精致,肉直播吧不嫌切得细。精致的食物需要精致的原料、精心地烹饪,对火候、调味、刀工、食具等都有讲究。
在zài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大原则下,孔子接着提出了13个不食用,其中前三项即食物经久变臭了、食物的颜色变了、食物的气味变得难闻了即分别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变质、变色、变开云体育味相对应。由此可见孔子讲究饮食卫生主张不吃变质腐败食物。
孔子在不吃变质【zhì】腐败食物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烹饪得好,而正如前面提到过的要想烹饪得好,刀工、调料、用料都有所讲究。这一点孔子也考虑到了,孔子首先提到食物应该顺应季节食用,这种“非其时不食”的观点也是中国传统的饮食观,《汉[hàn]书》、《后汉书》都提到应顺时育物,顺时而食。孔子进一步说到“不按一定的方法{练:fǎ}宰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的酱醋调味,不吃。(割不(拼音:bù)正,不食
不得[拼音:dé]其酱,不食。)”
虽然孔子对食物烹饪提出了种种要求,但他并不崇尚奢华的饮食[练:shí]。正如《论语·里仁》中所说的“饭疏《读:shū》食饮水,曲肪而枕【读:zhěn】之,乐亦在其中矣。”粗茶淡饭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孔子也曾称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颜回是贤德之人。其实,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
我们知道孔子素来讲求“礼”,在饮食上同样如此,他主张吃饭时不交谈。他还提到过,“有盛,必变色而作”,意思就是应该慎(读:shèn)重对待充chōng 满佳肴的宴席,这其实是对东道主的一种尊重。
不论是不吃变质食物还是节制饮食又或是尊重zhòng 宴席主人,孔子的饮食[拼音:shí]主张无不对后《繁体:後》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繁体:資]料:
许敬生:《孔子的饮食之道》,《河南中【读:zhōng】医》2011年第11期。
姚(读:yáo)振黎:《从《繁:從》《论语·乡党》看孔子饮食观》,《南宁{练:níng}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SoccerSports/5805808.html
孔子有关美食的言论(繁:論) 孔子的饮食观念是什么样子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