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浙大农学录取,想问一下关于这个专业以后应该怎么走下去?这个问题应该是题主假设的吧?因为浙大的农学院每年本科只招生两百多人,可能不受待见吧所以80%的名额面对浙江省内,剩下四五十个也就是面对八个省份招生,一个省也就五六个,那些天天喷浙大是农业大学的人可能不知道大多数省份的孩子报考浙大农学院的机会都没有
刚被浙大农学录取,想问一下关于这个专业以后应该怎么走下去?
这个问题应该是题主假设的吧?因为浙大的农学院每年本科只招生两百多人,可能不受待见吧所以80%的名额面对浙江省内,剩下四五十个也就是面对八个省份招生,一个省也就五六个,那些天天喷浙大是农业大学的人可能不知道大多数省份的孩子报考浙大农学院的机会都没有。看看每年各省组织部的选调生计划吧,进了浙大农学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浙大农学院的培养目标也很清晰:科研院所、高校、选调生,浙大农学院的分数线在所有农学专业中最高,这些人学习能力强浙大学习机会也多,每年也有人去华为阿里。郑强带领的太原理工能否在2022年双一流评选中进步?为什么?
作为一名太理学生,我对郑强教授来到太理近一年以来的作为耳濡目染,多少有点发言权。首先,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改变山西高等教育落后的现状,从去年初以来,大动作不断。作为山西省内唯一一所211高校,省委专门引进知名学者,自带流量的网红教授郑强担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消息一出,太原理工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极大的增加了曝光量和知名度。郑强教授来到太理以后,把学校行政主体由太原市迎泽校区搬迁至榆次区明向校区,由于缺乏建设资金,郑书记四处联络,优秀校友,企业家纷纷捐资助学,截止今年9月份,学校建设经费已累计进账20多亿,这是史无前例的,师资队伍方面,太理2020年已累计引进200多名优秀博士,包括10名清华北大青年优秀博士,引进一名全职工程院院士,与浙江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校领导形成由一名院士领衔,四名国家级领军人才为首的结构,与山西本土企业合作共建20多个研究院,近日,与吕梁市政府达成10年10亿合作协议,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于近日成功落户太理。当然,郑教授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一切都是为了太理的更好发展,为了山西高等教育的明天我相信,在郑强教授的带领下,太原理工大学在新一轮的双一流评选中定会收获颇丰!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Gyms/4246986.html
浙大本科培养计划 刚被浙大农学录取,想问一下关于这个专《繁体:專》业以后应该怎么走下去?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