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是怎么回事?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第一次剑出鞘的对外扩张行动。就是在这次事变后,清政府才第一次注意到了日本这个“肘腋之患”。要梳理清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本末,需要从之前的“罗妹”号事件说起,下面对整个侵台事件的全过程做个梳理介绍
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是怎么回事?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第一次剑出鞘的对外扩张行动。就是在这次事变后,清政府才第一次注意到了日本这个“肘腋之患”。要梳理清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本末,需要从之前的“罗妹”号事件说起,下面《繁:麪》对整个侵台事件的全过程做个梳理【拼音:lǐ】介绍。
1.“罗妹”号事【pinyin:shì】件
“罗妹”号是一艘美国商船的名字,1867年在台湾近海遭遇风暴沉没。当时“罗妹”号的船员、乘客共计老幼数十人侥幸脱{繁体:脫}险,登【pinyin:dēng】上台湾岛,结果遇到了岛上的原住(练:zhù)民。
当时台湾岛上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流行出草猎人头的残忍风俗(参见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里的情景),脱险登岛的“罗妹”号《繁体:號》人员全部被台湾原住民《练:mín》杀害。
事后,美国驻厦门领【pinyin:lǐng】事李仙得赴台湾交涉,清政府的台湾地方官员称原住民居住的生番地方行政未及,官府根本拿生番没有办法,如果美国人要处理此事,那(pinyin:nà)么大可以自己去深入番界和生番理论。
由此埋下了(繁:瞭)祸根。
2.两个“台湾”的不同定【练:dìng】义
听取了台【练:tái】湾地方官的解释后,世界杯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自己深入到高山族居住的村寨,直接和生番理论,竟然获得了成功。
而这件事让当时的美国人乃(nǎi)至西方,以及后来的日本,了解了一件事,即“台tái 湾”有两个不同的(练:de)定义。
一、第一个定义(繁:義),“台湾”代指台湾全岛。
二、第二个定[练:dìng]义,“台湾”只指清政府台湾府管辖下的有效统治(zhì)区域,并没(繁体:沒)有遍及整个台湾岛。
由于清政府台湾府的行政管辖区域,只是在(pinyin:zài)台湾岛(繁体:島)西侧沿海一带,根本没有深入到{读:dào}台湾山区,而且清王朝地方官之前已经做出了让美国领事官自己去和山区生番交涉的例子。那么按照西方国际法,就出现了一个要命的问题。
即台湾岛上只有部分区域处在清政府的统治【练:zhì】下,还有很大一片地区(即高山族部落所在的山区(繁:區))处在无政府状态,其性质可以归结为是国际法上的无主地。
那么按照先(拼音:xiān)占原则,台湾岛澳门伦敦人上的生番部落,谁来占就可能成为谁的领土。而这对已经持扩张侵略国策的日本来说,极具吸引力。
3.1872年琉球船民《读:mín》遇难事件,日本实地调查台湾情况
1872年,有琉球渔船遇到风暴漂流到{读:dào}台湾,54名琉【pinyin:liú】球船民尽数被高山族中的高士佛、牡丹社等部落猎了人头。事发之(pinyin:zhī)后,日本即准备借机生事。
1873年,日本陆军少《练:shǎo》将桦山资纪率队,冒充画家等身份,从台湾岛南《读:nán》部登陆,第一【拼音:yī】次对台湾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地图测绘。
4.日本出兵《读:bīng》
1874年{pinyin:nián},日本国内的佐贺之乱平息,以萨长派政治人物推动,决定就1872年琉球渔民遇难一事,对台湾的番地(即不属于清政府管辖的无主地)进行征讨。成(读:chéng)立了台湾番地事务局,由陆【lù】军中将西乡从道担任台湾番地事务都督。
1874年4月《读:yuè》5日,西乡从道得到明治天皇授权,随后于5月17日率军从[繁体:從]长崎乘船出发前往台{pinyin:tái}湾。
5.日军攻台《繁:颱》
(美术(繁体:術)作品:日军进攻台湾番社)
日本出兵台湾,名义是讨伐无法无天的杀人番社,因为并不是和中国交战,所以日军的行动遵循着一个严格的原则,即进军台湾期间,军队绝对不进入清政府台湾府的统治区域。
1874年5月22日,日{读:rì}军在台湾南《pinyin:nán》部的社寮登陆,总兵力近1300人,同一天(pinyin:tiān),台湾南部的18个生番部落向日军投降。6月1日,日军分兵左中右三路出动,6月3日攻破了屠杀琉球船民的牡丹社。
6.清政府(练:fǔ)的对策
日本突然出兵台湾(繁:灣)后,清政府大为震惊,随后派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入台,北洋大臣李鸿(繁体:鴻)章则调【pinyin:diào】集淮军13营入台,协助沈葆桢处理台案。
(西乡从道在台湾幸运飞艇和高山族部落首[练:shǒu]领的合影)
不过,日军在澳门新葡京台的行动只局限于在生番地界,即清政府统《繁:統》治区之外的无主地,并没有和中国开战,这让沈葆桢乃至清政府很难处置。随后,日本和清王朝双方,在台湾展开了一场展地盘的竞赛。
(日本在台湾建立的琉球船民墓{mù})
(被日军招(读:zhāo)抚的台湾生番)
在日本一方,采取的是招抚台湾各少数民族部落,以扩大日本在台湾的实际控制区,至1874年8月,共有39个高山族部落归顺日本。而在清王朝一《澳门博彩拼音:yī》方,也是针锋相对的同样措施,当时称为“开山抚藩”。
7.事件结局(繁:侷)
侵台征番得手后《繁:後》,日本政府内以陆军卿山县有朋为代表,就事态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三条对策,即1、撤兵;2、对中国开战;3、向台《繁体:颱》湾增兵,其中山县有朋力主对中国全面开战,但很多海陆军将领认为全面战争准备不足,1874年7月9日日本天皇谕旨,以谈判形式解决《繁:決》此事。
随后,日本政府fǔ 派大久保利通为全权大臣到达北京,和总理衙门大臣就台湾事件进行外交谈[繁体:談]判,至10月签订条约。日本从台湾撤军,而清政府承《练:chéng》认日本攻打台湾番社的举动属于是保民义举,默认日本对琉球国的影响,同时向日本支付军费50万两银。
期间,日本国内的主战派仍积极鼓动对中国实施全面战争,但是8月20日长崎港遭台风袭击,日本海军两(繁:兩)艘铁甲舰中的“东【pinyin:dōng】”号在风暴中沉没,使得海军军力大损,最终彻底动摇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决心。
总计,台湾事件《读:jiàn》日本出动军(繁体:軍)队3658人,战死12人,病死561人,受伤17人,共耗费军费361万余日元。
台湾事件虽然以日本的撤军而告终,但并不是清政府交涉得力,而是日本因为对自身战争准备不足而做的让步,事实上事件发生后日本即开始了第一期海军扩张计划,可以说,这一事件就(pinyin:jiù)是近代日本侵略{读:lüè}中国的开始。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SoccerSports/11984668.html
1875年《拼音:nián》日本占领台湾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