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赣州的历史渊源,这个问题要回答清楚,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两千多年的历史,岂能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由于篇幅有限,只能简明扼要地说说了。赣州,始于西汉初年,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江西赣州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赣州的历史渊源,这个问题要回答清楚,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两千多年的历史,岂能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由于篇幅有限,只能简明扼要地说说了。赣州,始于西汉初年,是一座有{澳门银河pinyin:yǒu}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先秦时期,赣南是百越民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01年,刘邦派大将灌婴平定江南后,为防御南越王赵佗,便在赣江的de 上游,大余岭的北侧,设立了赣县。西汉初年赣县的设立,是【拼音:shì】赣州设置行政建制的开始,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nián 。
西晋太康末年,赣县城被洪水淹没,城【pinyin:chéng】址便biàn 迁到了今水东虎岗,名葛佬城。东晋永和五年(349年),城址又迁到了章贡二水之间,井成为南康郡的郡治。这是赣州城第一次在章贡二水之间筑城。同时也是赣州城成为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开始。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因城池毁于战火而迁到了水东七里镇附近。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年),城址再次迁回到章贡二水之间即今天的赣州城。此后,城址便固定了下来,发展到现在,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南朝梁承圣[繁体:聖]元年赣州城城址固定以后,直到唐末五代后[繁:後]梁时期(907-911年),赣州城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其时,虔州守将卢光稠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广其东、西、南三隅.凿址为隍”。卢光稠扩城后,直到清末,赣州城的城区范围及城墙的走向,再也没有发生过【pinyin:guò】变动。从宋代开始,赣州城城区的面积就一直是3平方公里左右。
宋代的赣州城建设就有了明显的规划布局:城北是官署和风景区,这里建有州衙、县衙、八境台、郁孤台、花园塘等。城东沿【练:yán】贡江一带,是繁华的商业区,城墙外是港口码头、城墙上开有涌金门、建春门两极速赛车/北京赛车大城门,城内则是主要的商业街。城东南是宗教文化区,建有光孝寺、夜话亭、廉泉、慈云寺、舍利塔、大中祥符宫等
城市的南部因没有大江作为天然屏障,所以是防御的重点,而澳门巴黎人军事设施多建于城南,这里建有拜将台,带有双重瓮城的镇南门,辟有教场等。城市(读:shì)的中部则主要是居民区,而西部由于西津门滨临章江,则成了盐运及官府专用码头的所在地。
明清时期的赣州城,是【拼音:shì】在宋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得到了继承,城市道路网络得到了完善。到了清末,赣州城的道路系统已是十分完备[繁:備],街巷密集,四通八达,共计有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这些街巷的名称,在同治年刊印的《赣州府志》中都(读:dōu)有详细的记载而并非虚指。
到了民国时期,赣州城的街区开始突破了城墙的限制澳门威尼斯人,发展到了宋代城区以外,共形成了两片街区,一是出镇南门至南河浮桥,形成了东阳山路;二是由于百胜门外设立了汽车站及修建了贡江《jiāng》大桥,而形成了由百胜门向外延伸的东郊路街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州的新城区的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是上世纪[繁体:紀]50年(读:nián)代在宋代城区以南开辟了东西向的红{繁:紅}旗大道,然后沿红旗大道两侧建设了新城区。到1994年,又在红旗大道以南开通了与红旗大道平行的文明大道
使赣州市的城区面积发展到了19平方公里。京九铁路的通车,又为赣州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首先是站北区的开发建设,使赣州城向南扩展了5平方世界杯公里,然后是赣州市的城chéng 区建设突破了章江河套,跨入到章江以南,到2010年,赣州城的城区面积将发展到50平方公里,从此,赣州跨入了大城市的行列
纵观历史,赣州城的发展,始终只在章贡二水之【pinyin:zhī】间建城。由于赣南的水系是以赣州城为中心的向心水系,所以赣州城必定要成为赣南的中心城市。同时,由于章贡两江的限制,决定了赣州城[读:chéng]的发展方向,只能是一个不断向南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Open-SourceComputers/7559113.html
赣州的历史文化特产面{pinyin:miàn}积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