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怎样教好初中数学?身为公办初中一线教师,尝试从班级教学的角度回答楼主的问题。刚出来工作时,就听到不少前辈的教诲:“要想成绩好,就要多点跑!”有时开会也能够听到类似的说法:“出成绩最有效的,还是人盯人的做法
教师应该怎样教好初中数学?
身为公办初中一线教师,尝试从班级教学的角度回答楼主的问题。刚出来工作时,就听到不少前辈的教诲:“要想成(读:chéng)绩好,就要多点跑!”有时开会也能够听到类似的说法:“出成绩最有效的,还是人盯人的做法。”另一方面,从平时的阶段考成绩看,许多成绩好的,的确是非常勤奋的教师;成绩较平庸[练:yōng]的,似乎是勤奋程度相对落后的教师。这似乎在支持一个观点:教学是一件体力活,吃的是青春饭。
我一开始也【pinyin:yě】是相信的,直到后来不断地从成绩中发现“清流”,有些教师平时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勤奋,但是阶段考试成绩却相当亮眼,而且很稳定。比如最近的一次镇统考,有个交流过来的物理同事,他教的一个班是C班,平均分47.2分,有11个人及格,而第二名的班级,平均分46分,有7个人及格,被他甩开一点距离;他教的另一个是B班,平均分66.3分,有34个人及格,而唯一的另一个B班,平均[pinyin:jūn]分才62.2分,只有26个人及格,被他甩开了好长一段距离。
他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周围同事对他的惊叹:“太厉害了,平时没见他抓过学生啊!”“对啊,而且也很少见他提前进入课室上课啊!”“赶紧组团[繁体:糰]去听课!”可以看出满满的羡慕妒忌恨。尽管没做过详尽的调查,但我初步的感觉,是这位同事有一套自己的教学系统,而且相比其他同事[shì]要更加高效。
对于教学,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体力教学,另一种是系统教学。体力教学是指教师亲(繁:親)自推动各项教学常规的开展,而系统教学是指教师借助系统来推动各项教学常规的开展,自己只澳门银河需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两者相比,我更倾向于后者。
曾经看过[guò]一个故事:
有两座山,一{拼音:yī}座是南山,另lìng 一座是北山。每座山上都有一座庙,里面住着一个小和尚。两座山之间,隔着一条小河。每一天,南山小和尚和北山小和尚都会下山挑水,两人rén 相遇在小河边,一边挑水一边聊天,日子过得很快乐。
有一天,南山小和尚下山挑水,发现北山小和尚不在,等了许久还是没来。一连几天(pinyin:tiān)都是如此,南山小和尚很奇怪:“这么多[拼音:duō]天没下来挑水,北山小和尚是不是病了?”
又过了几天,南山小和尚决定去探望北澳门威尼斯人山小和尚,他越过小河,爬到北山小和尚所住的庙里。进去后发现,北山小和尚没有生病,而是在休闲地打着太极拳,优哉游哉《拼音:zāi》的。
南山小和尚诧异地问:“这几天没见你下[xià]山挑水,你怎么还有时间打太极拳,你喝什么?”北山小和尚热(rè)情地邀请他来到后院,指着后院的一口水井{jǐng}:“我现在喝水就是靠它!”南山小和尚惊呆了。
原来,在过去一起挑水的日子里,每次挑完水回去,南山小和尚就累趴在床上,懒懒地不想动。北山小和尚回去之后也很累,但他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就是到后院挖井。有时体力足,就多挖一点;有时体【tǐ】力少,就少挖一点,唯一不变的,是从不中断。挖井的日子很漫长,但是从挖通的那天起,北{读:běi}山小和尚再也不需要下山挑水,过上了南山小和尚想象不到的悠闲的日子。
对我们来说,故事里的“水井[读:jǐng]”,就好比个人的教学系统。刚走上讲台,每个教【jiào】师都还没有自己的系统。有的教师每天疲于(yú)应付各种常规工作,处理各种意外,闲下来就赶紧休息消遣;而有的教师尽管同样的累,但每次闲下来,都会努力搭建自己的教学系统。尽管搭建教学系统的时间很漫长,但是一旦成功运行,教师的时间会得到极大的解放。对于没有系统的教师来说,他们好像不需要那么勤奋,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与体力教学相比【bǐ】,系统教学有两个优势。
第一个优《繁体:優》势是收益空间更大。
体力教学中,你需要亲自推动工作zuò 中的每个环节,精力因此被分得很散;而在系统教学中,你可以通过系统撬动更多的资源,形成更(读:gèng)大的力量来推动工作,这样收益会更大。就像北山小和尚,有了水井,他只要走几步,就能源源不断地打到水;不像南山小和尚,想要喝水,只能自己下山挑,每一个环节都要操心。
另外,在【拼音:zài】体力教学中,每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你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你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决定了教学成果的天花板;而在系统教学中,决定教学成果上限的,是系统的效率,你只需要把精力用于改进系统,就能使教学成果得到提升。就像北山小和尚,有了水井,他想打水更方便,可以安装一个水龙头,只要拧开,想要多少装多少;不像南山小和尚,他想得到更多的水,要么多跑几趟,皇冠体育或者每趟多挑几桶水,自己累坏不说,挑到的水还是远远比不上北山小和尚。
第二个优势是收益更(读:gèng)加稳定。
在体力教学中,你需要亲自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工gōng 作。可是,你的时间和精力很难保持稳定。一方面,除了教学,你还需要处理许多其他工作上的业务,有时一忙起来,可能连备课都没时间,这时,教学的开展就会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学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为了保证稳定教学的收益,你需要不断地帮助没跟上的学生,这对精力的储备是《练:shì》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再说,人的精力也总有高潮和低谷,有时生病了,想开展教学也有开云体育心无力[读:lì],更不用说稳定收益了。
在系统教学中,推动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不是你本人,而是你的教学系统。你只需要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pinyin:xíng),就能保证教学收益的稳定。维护系统所花的精力并不需要很多,因为系统撬动的资源起到了一个放大[pinyin:dà]的杠杆作用;而且系统一旦运行起来,往往会有一个惯性,即便你偶尔减少精力的投入,也不会影响教学的开展。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我忘了是[拼音:shì]自己的课。学生过了五分钟才过来告诉我
本来想着zhe 课室里会乱成一团,等我赶到课室时,却发现学【xué】生按照往常的流程做完了课前小测,这五分钟也没被耽误。
由此可见,对于一线教师【shī】来说,建立个人的教学系统绝对是一件性价比极高的事情。那么,怎{拼音:zěn}样有效地建立个人的(读:de)教学系统呢?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pinyin:bù],是明确目的。
我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反复想着如何搭建数学作业系统。从出chū 题、布置、收回、批改和点《繁体:點》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每次设计完都信心满满,但总是没过几天就被现实《繁:實》打脸。要么是来不及出题,要么是作业积压改不过来,要么是没时间点评,总之各种Bug出现。
后来我找到了原因,我一心想着搭建作业系统,却从[繁体:從]没想过自己想通过这个系统得到什么,这就犯了一个“把手段目标化”的错误。系统是帮助我们开展{拼音:zhǎn}教学的工具,如果不清楚我们想得到什么,单纯为了搭建系统而搭建系统,最后很可能会事如愿违。因此,搭建教学系统的第一步,是明确我们想要的结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shēng 学好数学和考好《练:hǎo》数学。前者是学习的本分,后者是基于现实的需求。从学生的行动上看,学好数学的核心是提升实力,而提升实力的本质,是数学知识点的积累;考好数学的核心是稳定发挥huī ,而稳定发挥的本质,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应试技巧。因此,我们建立教学系统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有效率地积累知识点,以及建立应试技巧(练:qiǎo)。
第二步,是盘点资源{拼音:yuán}。
明确了结果,下一步就是盘点资源,看看身边有哪些资源能为我们所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搭建教学系统,撬动更多的资源,让有限的精力得以放大。
从时间维度看,我们可用的资源有课堂、作业、培辅、测验,以及jí 其他工作时间;从空间维度看,我们可用的资源可以分为物质和人力,前者包《练:bāo》括各类资料和工具装备,后者包括学生、同事、学校和家长。
盘点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常自问:“这个资源可以帮助我的教学做什么?”有时候我们容易被过去的经验所困,对眼前的资源视而不见,自问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主动发掘身边资源{yuán}的价值,有时候会有新的点子出现。比如(rú)在刚开始执行课前小测时,我是请科代表提前一天把题目抄在小黑板上,等到上课时把小黑板一挂就行。后来每(练:měi)间课室安装了实物投影平台,我发现只要对Word文档稍加排版,就能把题目投影出来,这样准备时间大大缩短,科代表也不用太辛苦了。
第三步,是优(繁:優)化流程。
明确了目的,盘点了资源,下一步就是使用资源达到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流程。可是,流程一多起来,如果不能得到有序合澳门巴黎人理的安排,就容易造成无用的堆砌,也难以构成系统。因此《pinyin:cǐ》我们需要对流程进行优化。
优化流liú 程包含四个小步骤。
第一小步是计划,针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快速制定一个可执行的行动流程。比如出课前小测的题目,我就有一套流程,先点开自制的知识点清单,接着{拼音:zhe}登录菁优(繁:優)网,然后根据既定(读:dìng)条件和筛选条件来选题,最后配置成一份课前小测题目,排版打印交给科代表备用。有了行动流程,就可以避免每次需要重新思考怎么做,极大地降低了行动成本。
第二小步是执行,有了行动流程,就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教jiào 学的实践中去。比如出课前小测的题目,想好流程后,我就把它记录在云笔记中,每次需要出题,就【jiù】先查看这套流程,然后按照流程行动。有的人可能要问:“这么草率,遇到问题怎么办?”的确,我{拼音:wǒ}们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问题意味着改进系统的机会,我们需要的是欢迎问题,而不是想办法逃避问题。有的教师因为害怕问题暴露,对自己的行动流程反复修改,就是不投入使用,这种企图憋大招的选择,反而会阻碍了系统的改进。
第三小步是检查,在行动流程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记录包括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有助于推动教学开展的流程,比如课堂上,如果发现学生死气沉沉,讲个笑话往往能够瞬间活跃气氛{拼音:fēn},调动学生的状态;另一个内容是阻碍教学开展的流程,还是这个例子,你发现学生死气沉沉,不是讲个笑话,而是怒气冲冲地把全班痛骂一遍,结果【guǒ】可能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抵触,你nǐ 接下[读:xià]来的讲课就更加没人用心听了。
第四小步是调整,对阻碍教学开展的流程进行调整,使之转化为有助于推动教学开展的流程。调整的基[jī]本思路有三个。一个思路是添加有用的【de】流程,比如前两年开始,我在多次分析学生的成绩后,决定为课堂添加一个流程,就是课前小测,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虽然正课时间被占用了不少,但是学生的成绩却得到提高。
另一个思路是剔除无用的流程,比如周末作业,我原来会很勤快地布置周末作业,后来发现完成质量不敢恭维,点(繁体:點)评效果(guǒ)低下,于是决定取消周末作业,把省下的力气花在平时的作业上。结果发现学生很开心,平时作业也做得卖力,成绩也不会因此而下降。
还有一个思路是重组现有的流程。重组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方法是串联,即改变流程的顺序。比如平时测{pinyin:cè}验,我原来的做法,是批改完两个班的试卷后,再分析学生对哪些题目做的不好,每次都搞得很累;我现在的做法,是一边改试卷,一边把学生的错误简单记录在我的试卷上,还没改完一个班,我就已经知道学生哪些题目做的不好了,至于[yú]改卷的速度,刚开始会慢点,到后来不需要再记录学生的错误,就会变得飞快。
另一个方法是并联,即把某些流程合并。比如平时的作业,我原来的做法,是布置作业、上交批改、发回订正和课堂点评{pinyin:píng},发现滞后性很严重,一是我作业常常改不过来,二是当我点评的时候,学生都忘了当时的题目了;我后来做出调整,把批改和订正{拼音:zhèng}合并起来,流程变为前一天布置作业,接着第二天课前学生自我订正zhèng ,然后课堂点评回收,发现点评的效果大大提高,而且节省了批改作业的时间[jiān],我只需要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就好了。
每当做完一次调整,你会得到一个新的行(xíng)动流程,相当于开始了新一轮的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在这(繁体:這)个不断进行的良性循环中,你的教学系统得到持续地迭代升(繁:昇)级,最终完善成熟。
有(pinyin:yǒu)的人可能会担心:“建立教学系统的时间如此漫长,我会不会等不到系统带来收益的那一天?”其实不用担心,建立教学系统是一件具有复利效应的事情,起初收益缓慢,但越往后会越快,而且效果惊人。就拿我这个普通人来说,刚出来工作时,同一批进来的同事基本上都满载荣誉,而我一直稳居年级倒数。焦虑了两年,我才发现原来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系统;接着又花了三年的探索试错,系统总算有点成型。第六年接手的一届学生(练:shēng),我第一次拿到教学生涯中的期末年级第一,而这个年级第一,伴随着这一届学生,连续《繁体:續》拿了四次。这届学生毕业后,也就是现在,目前的两次阶段考,还能保持年级前列,也算是对教学系统的一个有力验证吧!
- End -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Gyms/14322744.html
武《pinyin:wǔ》汉解放中学数学老师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