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人不敢轻易叫救护车?最近,一条蹿红的微博让网友们纷纷同情起离家万里的留学生来——“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学姐,走在路上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双腿发软,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千万别叫救护车’。”这条微博被瞬间转发、评论过万,还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榜
为什么英国人不敢轻易叫救护车?
最近,一条蹿红的微博让网友们纷纷同情起离家万里的留学生来——“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学姐,走在路上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双腿发软,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千万别叫救护车’。”这条(繁体:條)微博被瞬间转发、评论过万,还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榜。留学生们对此cǐ 有强烈共鸣,纷纷道出在国外看病的辛(读:xīn)酸体验,原来大家都是“谈救护车色变”、“说看病色变”。
救护车跑[pǎo]了5分钟,要价800美元
“在国内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到了美国才知道,用那6个字概括国内的医疗制世界杯度太过简单粗暴,在{pinyin:zài}美国看病才是分分钟要破产的节奏。”现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留学的北京姑娘Nikki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Nikki说,去年年底她的脚被柜子砸伤,情急之下室友叫了救护车,虽然宿舍离医院不过5分钟车程,但事后的账单让她吓了一跳:救护车费[繁体:費]用高达800美元,约合(繁体:閤)人民币5500元。
这还不是全部。医生拍过片子后就让Nikki回家了,说未伤及骨(读:gǔ)头,休养即可。一周后,Nikki收到了来自医院的账单,挂号费700美元,不能走医保,需要自理。一{练:yī}个月后她收到了来自医生的账单,“原来美国的医疗系统《繁:統》是医院和医生分开结算的”。
“对留学生来说,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看各种条款,虽然上面写了很多,但真正看懂的人没几个,只有亲身经历一回才明白在美国看病的艰辛。”Nikki说,美国的医疗服务分为公立和私人两种,如果有医保,在公立医院看病能获得一定的费用减免,但减免程度很有限。私立医院则收【shōu】费高昂,但拥有比公立医院更精良的服fú 务。
Nikki提到,一位在芝加哥生活多年{拼音:nián}的朋友告诉她,那些富有的美国人是不会去公立医院看病的,原因很简单,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有限,私立医院能提供更舒适更高效的就医体验,即使[练:shǐ]费用高,照样受欢迎。
“在美国生活,只要不是懒得过分,大多数人[rén]的衣食住行是没问题的,但万一不幸生了病,情况就难说了,美国guó 的医疗费真是贵到吓人。”Nikki表示。
美国医疗系统费用高昂由来已久。2013年,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9255美元,是经合{练:hé}组织成员平均水平的2.7倍。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曾撰文分析称,医院在美国是一个强势利益集团,拥有强大的政府游说能力,往往能成功瓦解各种试图控制医院费用的努力。同时,根据美国联邦(读:bāng)医疗保险和救助总局2015年发布的报告,美国医生的收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均为全(拼音:quán)球最高,医师(含诊所)费用占了(繁:瞭)美国医疗总费用的23%。
生[shēng]场病,钱包“一夜回到解放前”
因为一场病,钱包“一夜亚博体育回到解放前”的经历在Nikki的同学(繁:學)和朋友中非常普遍。
Nikki有个朋友半夜肚子疼,先是去【读:qù】了宿舍旁边的一个健康中心,因为工作人员下班,她又被紧急送往市中心的医院,结果[拼音:guǒ]被查出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紧急手术。几《繁体:幾》个星期后,邮寄来的账单显示,那晚看病共花了3万多美元,其中CT费用是4000多美元;手术后在观察间停留是按分钟收费的,睡了一小时的费用接近1000美元。
去年年底利用圣诞节《繁:節》假期回国时,Nikki特意[练:yì]到医院做了全《读:quán》面体检,看牙、验光配镜等,Nikki也在国内搞定。
目前在加拿大读书的网友黄佳怡表示,每次回国第一件事就是看牙,其他小毛病也会忍着,留着回国看。“前年暑假牙疼得不行,吃了(读:le)很多止痛药都dōu 不管用,跑去医院看大夫被诊断为智齿发炎。当时夏校已经开课了,但硬是打了个‘飞的’回国拔[拼音:bá]牙
为啥不在美国拔[练:bá]?因为贵到想哭。”黄佳怡表示。
目前在日本京都留学的徐同学告诉《青年参考》记[jì]者,刚到日本的时候想戴牙{练:yá}套整牙【yá】,听说日本医疗保险不受理该项目,自费整牙至少得花12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万多元。徐同学算了一笔账,哪怕先回国一趟,然后每3个月再回去复查一次,也比在日本看牙便宜。
“我认识的留学生,几乎都是回国看牙【yá】,因为国外的口腔治[练:zhì]疗是高消费领域,留学生往往‘谈牙色变’。”徐同学说。
医生不是你想看,想(拼音:xiǎng)看就能看
如果澳门威尼斯人在美国是“看病贵”,在英国就是“看(kàn)病难”。
“去英国前就听外教说,英国人看病的效率非常低,英国人看病采[繁:採]取预约制,一般的病症需要电话或现场预约,只有急症能在第一时shí 间被受理。当地人有句戏言:没大病的没等到见医生,病就好了,有大病的没等到被治疗,人就没了。”目前在英国读博士的Melody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英国实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NHS),看病基本不用花钱。”Melody表示。根据前不久英国广播公司(BBC)对NHS的【拼音:de】报道,去年英国政府在NHS上的预算是1164亿英皇冠体育镑。从英国民众的平均医疗费用看,救护车出动一次是344英镑,住院一天是250英镑,看一次急诊是111英镑,看一次家庭医生是44英镑,如果你购买了NHS服务,那以上项目几乎不用自费。
据了解,国际学生,比如在英中国《繁体:國》留学[拼音:xué]生,只要在当地的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就可kě 享受NHS福利。
“留学生刚到英国时,都会被要求注册一个[繁:個]全科医生(GP),未来如果生病,只要打电话预约GP就可以了。不过,如果你以为(繁:爲)看病那么简单,就大错特错了。”
Melody回忆,有一次她腹部bù 疼痛难忍,于是去找英国全科医生看病。然而,一般预约GP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3天后【pinyin:hòu】,Melody才见到了医生,医生进行完例行检查后开了一些止疼药,就让Melody回去了。
郁闷不已的Melody这才开(繁体:開)始研究英国看病的规矩。英国虽然有较全面的国民医保服务,但医疗体系也比较细化,一般小病去药店,症状持续去找GP,需要做化验去大医院,危及生命才能去急诊。如rú 果你着急就随意去看急诊,未必【pinyin:bì】会被受理。你一气之下,想换个医院或是找私立医院就诊?不好意思,只有你的全科医生同意并给出转诊建议,你才可能转到其他医院就诊。
“即便是个小病,经过前前后后的预约和检查,可能也要拖一两个月才能获知病因。更麻烦的是,刻板严谨的英国人坚持一次预约只能看一种病,而门诊医生不分专业,直到病人做完各种检查,才会进一步通知专业医生来诊断。在就诊初期,医生开得最多的就是止疼药,这对病人来说只是减轻疼痛而已,无法缓解病情。”Melody表示。
从GP转去大医院就诊的Melody,后来还想预约一个全身体检,不料医院拒绝了她的请求,原因是“若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娱乐城,NHS没有义务提供全身常规健康检查”。直到后来学校放春假,Melody才回(繁:迴)国做了一次全面体检。
Melody觉【pinyin:jué】得,国内的“看病难”关键是看病的人多,医疗资源紧张。在英国,虽然是免《pinyin:miǎn》费医疗,但看个病耗时太久,效果也不理想。“各国医疗体系各有优(繁体:優)劣,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SoccerSports/8226145.html
救{pinyin:jiù}护车转运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