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得蛲虫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治疗?蛲虫病是由蛲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即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蛲虫病。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病人是唯一的感染源。蛲虫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人和感染者主要是儿童,成人个体也可能感染
成人得蛲虫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治疗?
蛲虫病是由蛲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即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蛲虫病。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病人是唯一的感染源。蛲虫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人和感染者主要是儿童,成人个体也可能感染主要临床症状为肛周、会阴瘙痒。成人蛲虫病的治疗与儿童蛲虫病基本相同。阿【练:ā】苯达唑或甲{读:jiǎ}苯咪唑主要用作口服药物,肠溶乳膏或2%氧化汞软膏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蛲虫病该怎么治疗?
蛲虫俗称“线虫”,成虫形体细小如棉线头,呈乳白色,雌雄异体,雌虫体长8mm-13mm,雄虫体长3mm-5mm,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内的寄生虫。成虫一般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回肠及直肠下段。雌虫常在夜间由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的皮肤上产卵,产卵后的雌虫大多数死亡,有少数可爬回肛门或进入阴道、尿道、膀胱等处,引起异位损害。虫卵在舒适的温度、湿度情况下,经过约6小时的发育即成为感染性卵,虫卵可经手、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吞食或随空气吸入等方式传播,形成自身感染蛲虫主要经肛门-手【pinyin:shǒu】-口途(练:tú)径传播。各种人群对蛲虫普遍易感,但以儿童多见,在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等人群密集《练:jí》、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易发生蛲虫感染。据2001年-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资料显示,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0.28%[1]。
感染蛲虫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人体蛲虫感(pinyin:gǎn)染可因感染程度以及机体状态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蛲虫感染无症状。蛲虫病常见症状(繁:狀)是肛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甚,皮肤抓破后可造成破损、充血、皮疹、湿疹,甚至诱发细菌感染。多伴有磨牙、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痛、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尿频(繁体:頻)、遗尿等症状
赵亚娥等(2001年)报导蛲虫【chóng】中低度感染虽然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反复重度感染1年以上就会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滞后[2]。 偶有(练:yǒu)患儿因蛲虫刺激出现继发性遗尿症[3]。蛲虫病除上述症状外,因蛲虫异位寄生可形成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pinyin:biàn】,造成严重损害。
怀疑感染蛲虫病时,可在儿童入睡1-2小时后,观察[练:chá]肛门是否有白色的小(读:xiǎo)虫,因蛲虫未必每晚都出来排(pái)卵,若阴性需要连续观察3-5天。还可通过胶带纸肛拭法镜检虫卵,在早晨排便前用透明胶纸粘拭肛门周围的皮肤,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虫体或虫卵。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虫卵、成虫或幼虫,即可确诊患有蛲虫病[1]。
患了蛲虫病,直播吧用什么药物治疗[繁:療]?
驱除蛲虫的药物主要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双羟萘酸(繁体:痠)噻嘧啶、伊维菌素和磷酸【suān】哌嗪等。
阿苯达唑,商品名史克肠虫清,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糖原耗竭,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2周岁以下儿童禁用【练:yòng】,2-12周岁儿童,口服,一次200mg,顿服。服药前不[练:bù]需要空腹或清肠【繁体:腸】,可嚼服、吞服或研碎后与食物同服。因蛲虫病易自身重复感染,故在治疗2周后应重复治疗一次。
甲苯咪唑,商品名安乐士,通过与寄生虫【chóng】肠细胞微管蛋白特异性结合而干扰[繁体:擾]其细胞微管形成。可使寄生虫肠道超微结构退化,从而破坏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及消化功能,最终导致寄生虫死亡。1周岁以下谨慎使用,1周岁以上儿童,口服,一次100mg,此病易自身重复感染 ,最好在用药2周, 后4周后分别重复用药1次。应避免与甲硝【练:xiāo】唑一起使用
服用时不【bù】需要整片吞服,可嚼碎后吞服。
双羟萘酸噻嘧啶,是《读:shì》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具{jù}有明显的烟碱样活性,也能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堆积导致虫体痉挛性麻痹作用而排出体外。1岁以下儿童禁用。口服,每日5-10mg/kg,连服7天。局部给药,先挤出少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再轻插入肛内挤出1-1.5g即可,连用7日
用药两周不愈澳门威尼斯人者应换用其他(练:tā)药。
伊维菌素对蛲虫具有疗效,但应用本药时大多[练:duō]数不是用来治疗蛲虫病,14岁以下儿童单次口服6mg幸运飞艇(体重低于15kg的儿童应慎用),14岁以上者单次口服12mg(相当于0.2mg/kg)。
磷酸哌嗪对蛲虫亦有驱虫作用,但疗效较差且(读:qiě)毒[练:dú]性更强,不再用于治疗蛲《繁:蟯》虫病。
此外,使君子、大黄、百部、花椒等中药可[kě]疗蛲开云体育虫病,中成药治疗蛲虫病也有化虫丸、驱虫消食片、蛲虫栓、肥儿疳积颗粒等。
预防与{pinyin:yǔ}教育
由于蛲虫极易相互感染,尤其在儿童集体生活场所,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导致蛲虫病易治难防。因此在【练:zài】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教育儿童养成不吮吸手指、勤剪指甲、饭前便{读:biàn}后洗手的习惯,定期清洗被褥和玩具,切断传《繁:傳》播途径。患儿的衣物应用开【kāi】水烫洗,每天温开水清洗患儿肛门,穿着满档裤,防止儿童挠抓肛门
若家庭成员[繁:員]患有蛲虫病,则整个家庭成员应同时接受治疗。
参考文【pinyin:wén】献
1.闻礼永,严晓岚,官亚宜,李理世界杯,方悦怡,俞丽玲. 《蛲虫病的诊断(WS469-2015)》标准解读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繁体:雜]志2015年6月第42卷第3期 149
2.赵亚娥,张慧,常燕,寻萌,吴小红.蛲虫感染与(拼音:yǔ)个人和社会(huì)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1(04):33-36.
4.张[繁体:張]石革.儿童蛲虫病与药物治疗[J].中国药房,2005(07):560.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SoccerSports/22179757.html
成[练:chéng]人蛲虫病怎么治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