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旧八景是哪八景?一、石人耸翠:石人山又名石化山或石花山,在县城东北五里#28二点五公里#29,高一百一十丈,周三里,石起山颠,卓立如人,故名。山上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如有仙人屋、仙人床、仙人楼、石轿、石柜、织麻盆、梳妆台等
台山旧八景是哪八景?
一、石人耸翠:石人山又名石化山或石花山,在县城东北五里#28二点五公里#29,高一百一十丈,周三里,石起山颠,卓立如人,故名。山上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如有仙人屋、仙人床、仙人楼、石轿、石柜、织麻盆、梳妆台等。还有许多名人石刻,如石花山内著名的摩崖古刻有明正德十五年#281520年#29刻”石花山“三字,清道光年间的”含辉四照”四字,还有昔人刻有“石人耸翠”四字,字体苍劲雄浑,为八景之一。二、苏渡怀贤:据光绪年间的《新宁县志》记载:苏渡河,在县东北四十里#28二十公里#29,相传苏东坡访钟鼎,过金溪渡此,故名。昔人题“苏渡怀贤”,为八景之一。旧志有诗云:钟鼎《读:dǐng》丹成骨已仙,东[繁:東]坡空唤渡头船,我来二老俱陈迹,绿水清山尚俨然。现大江(练:jiāng)镇公益埠以东的苏渡河还留存有苏渡亭。根据台山诗人罗蒙正游新会圭峰山时,作的《登圭峰怀苏长公》诗《繁:詩》句:“坡仙题咏今残剥,词客登临诵未休
“可知,苏【繁:蘇】东坡或许真的来过江门新会台山,不然不会空穴来风。
三、文迳吊古:台城东南四公里处,台城与冲蒌之间有一条山逢,以前是台山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据说,文天祥曾在这条山逢走过,后来文天祥从容就义,后人为纪念他,把这座山称为”文逢山”。当时,文逢山地势险(繁:險)峻,秀林层层,佳木参天,溪水叮咚。据光绪年间的《新宁县(xiàn)志》记
载:文逢山,在县东南八里#28四公里#29,四山环峙,宋义士伍隆起,为其下所杀,持其首投元军,陆秀夫收其骸,以香森林木盒木刻首,葬于此,名香头坟,昔人题”文逢吊古”,为八景之一
四、石坂晴直播吧岚:据光绪年间的《新宁县志》记载:石板潭山,在县东三十里#28十五公里#29,层峦重嶂,不可名状。潭源出于百【拼音:bǎi】峰山之南,迤东流石上,飞练注激,潴为深潭,或大如万丈池,或圆如数石瓮。天将雨,潭鸣如雷,声闻数里,将晴复如之。石壁峭立,多异兰,吊钟花,蔚蒨
馥霭,四时不绝。其{练:qí}上有居民十数家。蓄水以激碓,其下为石板潭,又下为锹鱼窟。昔人题“石坂晴岚”,为八景之一。有诗云:百《读:bǎi》峰山头石板潭,雨与云雾晴飞风,廖公芳迹已千载,真人此地时扪参
五、铜鼓涛声:置身于赤溪铜鼓村与铜鼓港之间的田洞中,可以听到一阵阵涛声,如同《繁:衕》古代的战鼓澳门银河声,咚咚作响,令人如同置身于古战场。
六、撒水鸣琴:据光绪年间的《新宁县志》记载:在县《繁:縣》南一百五十里#28七十五公里[繁:裏]#29,上瀑,悬流数十丈,如(练:rú)飞花散雪,昔人题“撒水鸣琴”,为八景之一。现在深井镇笠帽山下,即为“撒水鸣琴”瀑布。
七、紫霞晚雾:据光绪年间的《新宁县志》记世界杯载:在县城西四十里#28二十公里#29.右紫雷绕其上,故名紫霞山,昔人题“紫霞晚雾”。为八景之一。紫霞山每当黄昏近晚,便出现一缕缕紫色霞雾,有如彩虹,引人注目,直至入夜才消失。当地乡(繁:鄉)亲以“紫气呈祥,霞光报喜”而自豪。抗战前已失色,风光不再
紫霞山在现西华山澳门伦敦人对《繁:對》面。
八、斗洞古松:据光绪年间的《新宁县志》记载:斗山,在县北三十里#28十五公里#29,孤峰圆洁如斗,其下环绕之乡,名为斗洞,大巷乡,旧有古松,翠绿婆娑,大可五六围,根盘地上,轮困离澳门新葡京奇,横者如龙,竖者如人{pinyin:rén},曲者如蛇,为八景之一。现大江镇斗洞的古松早已枯萎。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Open-SourceComputers/531245.html
台山伍炳亮红木(pinyin:mù)家具馆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