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家具行业成本采用哪种方法?直接成本 1、材料成本核算 (1)木材成本 备料材积:按净尺寸加加工余量; 板材到备料毛料尺寸的利用率:需要根据板材的实际状况进行测定。一般而言,按50%计算,如果是国内贸易,就只能按照60%计算
办公家具行业成本采用哪种方法?
直接成本1、材料成本核[拼音:hé]算
(1)木[拼音:mù]材成本
备料材积:按净尺寸加加工【练:gōng】余量;
板材到备料毛料尺寸的利用率:需要根[拼音:gēn]据(繁:據)板材的实际状况进行测定。一《yī》般而言,按50%计算,如果是国内贸易,就只能按照60%计算。
材料单价:按照出具增殖税票的价(jià)格加运费(到厂价格)计算
MDF板,利用率按照惯《繁体:慣》例按80%——85%计算
木皮按照65%计《繁:計》算
材料价格=材料材积/利用率#2A材料到厂价格gé
澳门伦敦人 (2)、五金【jīn】、包装价格
按照产品《pinyin:pǐn》实际需要1:1计算
(3)、油漆材料价(繁体:價)格:
按照产品喷{练:pēn}涂面积和混合油单价计算
喷涂面积按产品《pinyin:pǐn》实际情况计算
混合hé 油单价例:
面油:固化剂:稀释剂比例《拼音:lì》 1:0。5:0。8
面油价(拼音:jià)格 固化剂单价#2A0。5 稀释剂单价#2A0。8
混合油(拼音:yóu)单价= ————————————————————————
1 0。5 0。8
底油用量400克/平方(练:fāng)米
面油用{读:yòng}量250克/平方米
(4)、以(拼音:yǐ)上(1)、(2)、(3)三项相加即为材料成本
2、人工(pinyin:gōng)成本:
人工成本按照材料成本总额[繁:額]的15%计算(含所有的间接和直接人工成本)
3、水(pinyin:shuǐ)电费机物料损耗成本 6——10%
4、以上三项累加得到直接成【练:chéng】本
直接成本=材料成本 五金包装成本 水电费机物料成本 人工成(pinyin:chéng)本
间《繁:間》接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按直(拼音:zhí)接成本5%计算
业务费用按5%计(拼音:jì)算
财务费用按(练:àn)5%计算
运《繁体:運》输费用按实际计算
税世界杯按上述《练:shù》累计7%计算
利润(繁世界杯:潤)按10%计算
如果企业有历史财务数据,间接成【练:chéng】本分摊就比较方便。当然,间接成本分摊要根据企业实际业务状况来计算,即:业务状况良好时(繁:時),可以高一点,业务状况差时,可以低一点。
简易{读:yì}报价法:
报(繁:報)价=直接成本#2A系数
系数的确认【rèn】:
自主【拼音:zhǔ】新产品开发 2。2——2。5
老产(繁:產)品 2。0——2。2
加工产品 1。8——2。0
数量巨大的{拼音:de}产品 1。5——1。8
一(读:yī)、 材料方面:
1、 木材(拼音:cái):
第一步:计算木材[读:cái]的实际耗用数量
计(繁体:計)算公式:
上月在产品数量 本月出库木材数量—本月在产品数[繁体:數]量=本月实际耗用数量(pinyin:liàng)
将仓库本月各种木材的实际出库数量加上下料厂各种木材上月在产品数量减去下(xià)料厂本月各种木材在产品数量得出本月各(gè)种木材的实际消耗数量;
第二【èr】步:计算产品净材积
用BOM表上本月生产的各种系列、各种型号产品的净材积【繁:積】,按照不同木材分别累计(繁:計),得出一个本月产品所使用各gè 种木材的累计净材积;
第三步:计算各种木材[读:cái]实际利用率
用各种木材本月实《繁体:實》际消耗数量除以本(练:běn)月产品所耗用各种木材{拼音:cái}的累计净材积,得出本月各种木材实际的利用率;
第四步:用本月产品所用各种木材的净材积乘以本《读:běn》月各种木材实际的利用率,得出本月各种产品所使用的实际木材数量,再乘以本月所使用木材的单价,最终得出本(pinyin:běn)月各种产品的实际木材成本。
2、 五金、包装材料《liào》:
第一步:计算实际耗用(yòng)数量
用本月仓库实际出库的五金、包装材料数量加上车间上月五金、包装材料的在产品成本减(繁:減)去本月车间五金、包装材(拼音:cái)料的在产品成本,得出本月五金、包装材料的实际耗用数量;
第二步:计算标准系数(繁体:數)合计数
将BOM表上所标明的本月各种产品的五(pinyin:wǔ)金、包装材料标准系数累计得出本月各种产品的五金、包装材料的标[繁体:標]准系数合计数;
第三步:计算实际耗用率【练:lǜ】
用本月五金、包装材料的实际耗用数量{练:liàng}除以本月各种产品的五(wǔ)金、包装材料的标准系数合计数,得出本月五金、包装材料的实际耗用率;
第四步:计{练:jì}算五金、包材的实际成本
用本月五金、包装材料的实际耗用率乘以本月各种产品的标{练:biāo}准系数和生产【pinyin:chǎn】数量,最终得出本月各种产品所耗用的五金、包装材料的实《繁:實》际成本。
3、 油漆【pinyin:qī】:
由于在BOM表上没有油漆的标准系数,需要技术部、车间的油漆班长技术人员、生管部等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繁体:際),确定出各种产品所耗用油漆的标准系[繁:係]数,再用计算五金、包装材料的方法计算得出本月所生【读:shēng】产各种产品油漆的实际成本。
二、 人澳门新葡京员工资(拼音:zī):
成本管理小组(繁体:組)有各种产品每个部件的单位成本,直接用本月生产的各种产品部件之和累计数加上零工、维修工本月工资单的合计数计算得出(繁:齣)本月的工资成本。
三、 制造费用:用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金额(拼音:é)除以本月各[gè]种产品的零部件之和得出制造费用分配率,再乘以各种产品的部件数量得出各种产品的实《繁:實》际制造费用
采用这样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得出的各种{繁体:種}产品的成本,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相比更加精确,更加接近真实成本,更加符合行业特点(读:diǎn),更能准确的反映公司产品的利润率。
成立成本管理小组;总经理任组长,财务监督,设计生产[繁:產]执行委员。
当多品《拼音:pǐn》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逐渐成为当今家具市场的主流运作规律时,即意味着家具企业过去规模化生产的某些规律,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分析及报价准确率低、生产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在(练:zài)全新的市场形势下暴露无遗,特别是各类生产数据及成本分析准确率低,成为了众多生产问题的根源。
成本分析及报价,家具企业(繁:業)长期的痛
家具产品的成本分析及报价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外销企业(繁体:業)、办公家具企业的(de)老大难,因为人工计算家具产品成本是一件难度非常高的工作:一块一块板计算,非常容易错算、漏算;油漆、胶水等原料的消耗量,只能通过过胶面积或喷枪喷涂时间来计算,准确率就更难保障。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型家具企业由于拥有良好的人才资源,成本统计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5-70%的水平,中小型企业则更低而且参差不齐难以(pinyin:yǐ)评估。成chéng 本统计不准确带来了家具企业订单报价、订单获取、采购、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报价不准确。成【读:chéng】本统计不准确必然导[繁体:導]致报价的不准确,这对外销及办公家具企业的影响尤为突出:报高了会失去订单;报低了就失去利润甚至造成亏损!
采购成本的增加。原材料统计不准确就无法正确地进行生产备料,材料采购不足需要二次采购,带来采购人力、采购价格、运输费(繁:費)用等方面的压力;采购过量[拼音:liàng]则增加了仓存成本。
ERP生产管理难以实施。没(繁体:沒)有准确的成本、用料(练:liào)统计数据,ERP系统就失去了运作的基础,即使勉强实施,对生产管理的指导也会造成极大的偏差。
成本{练:běn}分析及报价快而准的解决之道
1.传统的(de)成本分析方法
目前,整个家具行业对新产品的成本分析准确率都偏低,而且一直都没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少企业只能采取一个土方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经验设(繁:設)定一个修正系(繁体:係)数,在备料、报价时把设计师统计出来的数据乘以这个系数以接近准确值。
然而,成本统计的误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仅仅依{拼音:yī}靠一个既定系数,来修正统(繁体:統)计误差,其作用是(练:shì)微乎其微的,在众多家具企业的实际经验、管理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2.信息化计算,最有效的成本分析及报价解决之道《读:dào》
家具设[繁体:設]计图纸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轻易地提高效率及准确率,那么《繁体:麼》成本统计能否采取相
同的解决之道?答案是肯定的。数据统计原本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强(qiáng)项,再配合专业的软件,家具成本统{繁体:統}计的准确率就能达到95%以上,这是我们(men)以前所不敢想象的。
借助专业软件,完成设计工作后,计算机就能自动统计出数据详尽、精确的报表,如:板件明细表、原材料明细表、原材料汇总表等,为企业备料提[拼音:tí]供最直接的明细(繁:細)数据。同时,家具企业也可以给每种材料指定采购单价,那么统计报表就能同时输出家具的生产成本,作为外单报价、投标报价的准确参考数据。
另外,不少家具企业为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引入ERP系统,而实施过程中却遭遇到前端基础数据采集及输入难这个瓶颈,令ERP只能以半年甚至澳门新葡京一年以前的数据为运作基础,对目前生产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这一问题同样出在生产数据统计上,可以借助专业的家具软件一并解决,因为这类软件可以自动地从家具设计中采集前端基础数据,然后直(读:zhí)接通过数据接口为ERP系统提供最新、最详细、最准确的生产数据。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Open-SourceComputers/28176908.html
办公家具材【cái】质描述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