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是门户城市么?为什么经济发展那么好?济南是山东的省会,青岛则是山东的脸面。作为GDP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此前山东从未有城市的GDP突破万亿,这一尴尬局面2016年终于被青岛打破。正所谓,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
山东青岛是门户城市么?为什么经济发展那么好?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青岛则是山东的脸面。作为GDP排名【练:míng】前三的经济大省《读:shěng》,此前山东从未有城市的GDP突破万亿,这一尴尬(练:gà)局面2016年终于被青岛打破。正所谓,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入万”不仅对青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整个山东同样意义深远。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经济形[读:xíng]势不容乐观。在如此形(xíng)势下,能过万亿,确实不容易(拼音:yì)。
除了青岛,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要么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要么是省会城市(成都、武汉、广州(练:zhōu)、南京、杭(读:háng)州《pinyin:zhōu》), 另外两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深圳和异军突起的地级市苏州。
所以,有媒体评价说,“青岛去年GDP增长7.9%,成为全国第12个过万亿的城市,属于历史性(拼音:xìng)突破,的确来之不易(练:yì)。”
万亿规模是什么概念[繁:唸]呢?超过了6个省(区)的经济总量,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海南、新疆【读:jiāng】。
本小(练:xiǎo)岛认为,青岛在短短5年内,GDP几乎翻番,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突破主城区,扯开了青岛的发展【练:zhǎn】空间
在青岛公布GDP数据之前,青岛的区市已经先火了一把。在全省财政收入过澳门威尼斯人(繁:過)百亿的6个区市中,青岛占了5个。
具体来说,2016年山东全省共有124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过百亿的有6个,除了排名第三的济南市历下区外,其他5个都集中在青岛市,分别是黄岛区、崂[繁:嶗]山区、即墨市、市北区和市南区。而在2011年,全省县区中有5个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身为全省发展龙头的青(qīng)岛居然尴尬地榜上无名。
仅仅6年,青岛《繁体:島》县域澳门博彩经济突飞猛进,与此相对应,青岛GDP连续跨越五个千亿新台阶,最终突破万亿大关。县域强,则青岛强。
这一切都与这四个字息息相关:全域统筹。简单地说,就是青岛发展不能老是盯《练:dīng》着主城区,要(拼音:yào)放眼全市,打造大青岛格局。
2011年,担任青岛市委书记仅一年的李群[繁:羣]推动出台了青岛历史上首个全域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城市布局。“区域统筹”世界杯四个字,第一次被放到了城市战略的高度。
对于这次规划,李群说:“过去的所谓城市规划,实际上《读:shàng》是城区规划,这次青岛搞的是全域统筹规划,即城乡统筹、陆海统筹、空海地#28包括地下#29的统筹等澳门银河等,我们的这轮规划要考虑未来青岛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持续发展。”
在2012年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青岛的决策层再次从空间格局的重塑着手,进一步确定了青岛未来的空间布局,即“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拼音:zhǎn)开、生态(繁体:態)间隔、组团发展”。
从此,青岛的发展突破了主城区的“藩篱”,打破城乡隔膜,黄岛、即墨、莱西【读:xī】等区市[pinyin:shì]的潜力陆(繁体:陸)续爆发。
二、发扬了青岛工业(繁:業)传统 振兴实体经济
马上就要春节了le ,很多人都乘坐动车回家过年。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奔驰在全国的动车当中,超过六成是【拼音:shì】青岛制造的。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青岛一条千亿[拼音:yì]级的产业链。像这样规模的产业链,青岛打造了10条。包括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家电、汽车、机械装备、橡胶等。这10条产业链,贡(繁体:貢)献了青岛工业七成的产值。
“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tǐ)经济,特别是(shì)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之前提到青岛,海尔海信青啤可以说是脱口而出。如今,青岛在海洋装备、高端制造方面[繁体:麪]也已形成了规模。老的经济支柱,以青钢为例,已经(繁体:經)转型。
未来 经济爆发点还在成长中(pinyin:zhōng)
从青岛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在青岛万亿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160.67亿元,增长《繁体:長》6.7%;第三产(繁体:產)业增(pinyin:zēng)加值5479.61亿元,增长9.2%。 第三产业的表现更为亮眼。
众所周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加大是经济发展走向健康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型行业为主,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纵观世shì 界多个经济跨越发展的城市,第三产业都在其经济[繁:濟]腾飞[繁体:飛]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中看出,青岛经济数据相当健康,增长后劲足。青岛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中央媒体的关注,在2015年,人民日报社主管的《国家治理》周刊发布了对15个副省级城市GDP健康度的测评及排名,青岛以100分的健康度得分,排名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再从青岛经济的[pinyin:de]“大盘”来看:
微观上,无论是推进中的地铁建设、机场工程,还是即墨的汽车产业[繁体:業]链,再(练:zài)到西海岸的东方影都,项目仍在推进过程中,其带动以及集聚效应尚未完全释放。
可以说,本轮(繁体:輪)青岛经济发展的大盘刚现“雏形”,未来的爆发力值得期待。
从宏观上看,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谷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红岛高新区跨步发展,集澳门巴黎人中了数条千亿级新型工业产业链的“一谷两区”已经成为青岛未来经济[繁:濟]活力增长的保障。
还有一点,也是相当重要(读:yào)的一点。近几年,青岛引进了近30所高校、科研院所,为青岛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智力”保(练:bǎo)障。
截至目前,已经引进并初步运行的高校(机构)有13所,分别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繁体:學)青岛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繁体:藥]科学院、中央美术(shù)学院大学生艺术创业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读:yuàn](中科院科教园)、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北京外国语(yǔ)大学等15个国内外高校(机构)已与青岛签署了合作协议并(bìng)正在推进。
总而言之,最近的5年nián ,青岛打下另一个很好《练:hǎo》的底子,未来(拼音:lái)青岛的走向和产业支柱已经比较清晰了。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Open-SourceComputers/16889344.html
李群青岛规[繁:規]划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