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里的鱼到底能不能吃?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湖泊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滇池的土著鱼类已经由上世纪60年代的26种减少到了2001年的11种。如今,滇池中有8种土著鱼类被列进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滇池水域生态的恶化
昆明滇池里的鱼到底能不能吃?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湖泊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滇池的土著鱼类已经由上世纪60年代的26种减少到了2001年的11种。如今,滇池中有8种土著鱼类被列进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滇池水域生态的恶化。▲▲滇池中肉眼(yǎn)可见的富营养化现象。
那么,昆明滇池里的鱼到底能不(pinyin:bù)能吃呢?我认为滇《练:diān》池出产的鱼类在品质上还是不影响食用的。判《读:pàn》断水产品能不能食用的标准,不是看表面的污染(因为这种污染可能是局部现象),而要对鱼类进行质量检验,而滇池出产的鱼类还是经得起这种检验的。
为了解滇池生态的重要性,不防先认识一下滇池的土著鱼类资源
云南的鱼类物种资源非常丰富,淡水鱼有629种,其中云南所特有的土著鱼种就有594种,占全国土著淡水鱼总数的40%左右,高居全国第一。但是受人类活动和环境恶化的影响,云南的土著鱼类中已经有138种处于濒危的生存等级,比较有代表性的物种有云南光唇鱼、云南盘鮈、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昆明裂腹鱼等等。▲▲“命途多舛”的滇池金线鲃。在外来物种和污染的双重影响下,滇池金线鲃一度(pinyin:dù)陷入濒危的生存状态,后来国内专家成功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这才把滇池金《拼音:jīn》线鲃给“抢救”回来。
而在滇池,很多土著鱼种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经过长期的资源调查也【幸运飞艇yě】都没有发现它们存活的痕迹,比如昆明鲇(Silurus mento)、中鲤(Cyprinus micriistius)等滇池特有种。
纵向来看,滇池鱼类的种群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更替现(繁体:現)象。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滇池中的鱼类还是以土著鱼(繁:魚)为主;1967年后,为了开发滇池,人们将鲢鱼、鳙鱼、草鱼等放养到滇池中,获得了不错的产量与经济效益;1973年【拼音:nián】,引进的秀丽白虾和日本沼虾又成为了滇池中的“后起之秀”。
▲▲从滇池中捕捞的鲤鱼、鳙鱼、鲢【lián】鱼,个头都很大,在市场上相当抢手。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太湖中银鱼的产量(2000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少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就有人就开始尝试将太湖中的银鱼移植到滇池[pinyin:chí],结果万万没想到,银鱼很快就在滇池过度繁殖,“一发不可收拾”。银鱼严重破坏了滇池原先的生态链,对土著鱼类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最疯狂的《练:de》时候,仅仅是太湖新银鱼这个单一品种在滇池产[繁:產]量就达到了3500吨。
▲▲曾经在滇池中泛滥成灾的太湖新银鱼。
盲目引种造成的生态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滇池中的土著鱼类越来越少,如今只能靠人工放流维持生存。好在近年来滇池的土著鱼种也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得到了保护,比如金线鲃新品种“鲃优一号”,澳门新葡京市场叫价300~350元/斤。不过这种鱼生长缓(繁体:緩)慢,产量很低,想要大规模养殖还存在不小的难度。
滇池目前的水质状况究竟怎么样?目前有改善吗?
关于滇池的水质,不少网友都指出:滇池污染的很厉害,90%的废水未经处理就被排入湖里。滇池的污染在上个世纪确实很严重,那时候人们在滇池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活动,浅滩和岸边有密密麻麻的围网养殖,把湖水搞的又脏又臭,蓝藻爆发引起的“水华”等灾害也很普遍。云南大(拼音:dà)学的研究人员曾走访过滇池附近流域的常住居民,经过[繁:過]交流他们发现,滇池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
▲▲1984~2016年云南滇池的卫星图像变化(读:huà)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滇池岸边的绿色植被越来越少,城[pinyin:chéng]区越来越多。
2013年年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建成并运行。这项工程耗资84多亿,每年可以给滇池亚博体育补充6亿立方米的水量。通过将牛栏江里的优质活水(读:shuǐ)引入滇池,滇池原先又脏又臭的水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一点也可以在滇池附近的居民那里得到印证。
那么问题来了,滇池当地的人会(繁体:會)吃捕捞上来的鱼吗?
这里有一份问答记录,大家可以参【cān】考一下。(注[繁:註]:这份记录来源于一篇题为《》的研究论文)
问:那现澳门永利在偶尔还有钓鱼捕鱼的,这{pinyin:zhè}捕的鱼能吃吗?
答:以前的鱼能吃,现在的鱼不能吃,煮出来都有气油味,不能吃。现在也不让澳门金沙钓了,钓鱼是要罚款的,前几天有yǒu 人钓到鱼,三公斤呢,也是不敢吃的。
▲▲从滇池{拼音:chí}中捕捞上来的巨型鲢鱼。
滇池的治理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从污水处【练:chù】理厂到河道整治,再[pinyin:zài]到生态清淤、退田还湖,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现在仍然很多人认为政府才是滇池环境治理的主要承担者,个人不需要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和义务。这种态度非常不利于滇池的环境治理,只有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治理行动中,滇池的未来才能越来越美好!
▲▲上世纪40年代,滇{拼音:diān}池湖面上条条帆船驶过,那时候的水质是真的好。
总结
虽然当地居民对滇池中的鱼类持保守态度,但牛栏江引水工程完成后,滇池的水质已经今非昔比,不必过分担心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昆明市的水产科学研究所也曾对滇池鱼的品质进行过检测(包括太湖新银鱼),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都是达标的,可以放心食用。话说回来,滇池的污染与治(pinyin:zhì)理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人类最终总要为曾经的污染买单。当然了,滇池《练:chí》后续的环境治理也不容忽视,守住了绿水青山,才算真正守住了健康与《繁体:與》财富!
总之,想要吃[繁体:喫]到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有机水[练:shuǐ]产品,最具性价比的做法就是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这比花高价钱购买有机认证的水产品来的更加实在。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Open-SourceComputers/16268030.html
昆明míng 好人老张作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