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可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孩子许多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在这个时候。一年级孩子学习的起步,帮助他们学好语文,需要注意到方方面面,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何学习语文?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可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孩子许多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在这个时候。一年级孩子学习的起步,帮助他们学好语文,需要注意到方方面面,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小学一年{练:nián}级的语文《拼音:wén》知识点虽然不多,但是非常重要,如果一年级的语文基础没有打好,那么以后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孩子会很吃力,这样就会打消孩子【读:zi】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厌(繁体:厭)学情绪,所以一年级的语文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
现在我就把一年级的知识点作一个总结,以方便孩子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如果掌握了这些知识点,那么孩子将会很轻松地学好一年级的语文,也为以后的《读:de》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今天先把前面的一部分(共3部[拼音:bù]分)发出来[繁:來],如需要后面的两部分,请私信我并附上邮箱,我发到您邮箱里。顺愿朋友们新年快乐!
A、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繁体:個)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a、(1)声[shēng]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韵(繁体:韻)母:①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②复韵母(9个《繁:個》):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③鼻韵(繁:韻)母(9个):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3)整体认(繁体:認)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b、字zì 母{mǔ}表(26个):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c、汉语拼幸运飞艇音标调规律:一《练:yī》声平二声仰三声拐弯四声降,叫做汉语拼音声调符号。
用ˉˊˇˋ表示。①a母出现不放过, (即韵母中凡是有a的,标在a上。如lao,标在a上) ②没有(读:yǒu)a母【mǔ】找 o e , (没有a,但有o 或e的,标在 o 或e 上
如{拼音:rú}lou标在o上,lei标在e上) ③i u并列标在后, (i和 u并列时,标在后面。比如liu,标在{pinyin:zài}u上,gui,标在i 上) ④单个韵母不必说。 (单个的韵母[mǔ],当然就标它上面了)⑤前鼻音:指拼音中以“n”结尾的韵母,如: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⑥后[繁体:後]鼻音:指拼音中以“ng”结尾的韵(读:yùn)母【拼音:mǔ】,如: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⑦平舌音:指拼音中以“z、c、s”开头的声母。 ⑧翘舌音:指拼音中以“zh、ch、sh、r”开头的声母
d、汉语中什么时候读轻声(繁:聲)、怎样才能读好轻声
什么是轻声呢?轻声就是在词或句子里一些音节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较【jiào】轻较短的调子(练:zi)。#30n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轻声呢?这要求我们在平时读书读报时注意收集,查寻规律。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哪些情况下应读轻声
一、通常在名词或动词的第二个重叠音节读轻声: 如:“妈妈(ma)”,“试试(shi)” 二、名词词尾和方位词,趋向动词也常读轻声, 如:“木头(tou)”,“天tiān 上(shang)”,“走出来(chulai)”等;三、有一些助词也读轻声, 如:“好得(de)很”、“快走吧(ba)”, 四、双音节的第二个音节有时也读轻声,如:“萝卜(bo)”等等。 搞清楚哪些音节读轻声[繁体:聲],就要经常练习,区别轻声与其他的四声的不同,明白轻声读得要“轻而短”。 值得提醒的是,不该读轻声的就不能读,因为这样会完全改变词语的意思,如“大意”指内容大概的意思,而“大意(yi)”则指不小心的{de}意思
总之,只要注意积累,经常练习,大家一定能读好轻声 补充:儿化:在普通话里,韵母不能与声母相拼,它除了自成音节之外,儿还可以从目前一个字音里的韵母结合起来,并使这个韵母转变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带儿化的音节[繁体:節],一般用两个汉字表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这些儿化音切,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例如:门儿--#30nménr 馅儿(ér)--xiànr
e、隔音符号: #281#29为什么要用(练:yòng)隔音符号 普通话音节多数是有辅音yīn 声母的de 音节。汉语拼音字母的拼读习惯是,辅音字母总是跟后边的#30n元音拼合成音节,例如shɑnge,只能念成shɑn ge#28山歌#29。只有在后边没有元音的情况下, 辅 音字母才跟前边的音素拼合,例如shɑng
这样,辅音声母就起了标明音节界限的作用。以#30ni 、u、ü起头的零声母音节使用y、w标明音节界限,剩下的还有以ɑ、o、e起头的零声母音节,连[lián]写时容易和前边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音节混淆{pinyin:xiáo}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和前边以n、ng收尾的音节相连,如果不用符号隔开,前一音节最后一个字母n、g会 被误认成chéng 后一种音节的声母
“翻案”#28fɑn’ɑn#29会被念成“发难《繁体:難》”#28fɑnɑn#29,“档案”#30n#28dɑng’ɑn#29会被念成“单干”#28dɑngɑn#29。 另一【yī】种是和前边以i、u、ü收尾的音节相连,如果不用符号隔开,两个音节常常被误认成一 个音节。“西安”#28xi’ɑn#29会被念成“先”#28xiɑn#29,“酷爱”#28ku’ɑi#29会被念成“快”#28#30nkuɑi#29,“余额”#28yu’e#29会被念成“月”#28yue#29
再一种是和i、u、ü以外的其他元音(练:yīn)收尾的音节相连,不用符号隔开,虽不至于被{练:bèi}误读成一 个音节,但元音相连,视觉上难以产生清晰的印象,给阅读带来困难。例如huɑɑo#28“花袄#30n”#29。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隔音符号(繁:號)的用法
#282#29怎样使《读:shǐ》用隔音符号 隔音符号用“’”表示。当ɑ、o、e开头的零声母音[拼音:yīn]节连写在任何一个音节后面时,将隔音#30n符号标在音节开头字母ɑ、o、e的左上方。 例如: fɑn’ɑn翻案 fɑng’ɑn方案 sheng’ou生藕 ming’e名额 xi’ɑn西安 ku’ɑi酷《kù》爱 yu’e余额 pi’ɑo皮袄 关于隔音符号的使用,初学者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以ɑ、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只有连写在别的音节后面时才用隔音符号
如果澳门永利是在一#30n个词的开kāi 头,就不存在音节界限不清的问题,也就不能使用隔音符号,例如áoxiáng#28翱翔 #29。第二,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和使用了y、w的音节,前边都不能用隔音符号,防止隔音符号的滥用。
补充:韵母除了和声母相拼不能省(拼音:shěng)略跟别的声母相拼,都要省去{练:qù}两点,如nǚ(女)、lǜ(绿)、jū(居)、xū(虚[繁:虛])、yǔ(雨)。(j q x碰到 ǖ 要去掉两眼睛)
B、多音字[练:zì]
我们只要进行[pinyin:xíng]阅读,就会遇到多音字。
这六百多个多音字可以分为(繁体:爲)六类。
a、词性不同、词(繁:詞)义不同、读音也《pinyin:yě》不同。读(繁体:讀)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例如: 长:①cháng(形容词):(很长)(长远)(长久)
②zhǎng(动词):#28生长 #29 #28成长#29 #28长(繁体:長)知识#29 数 :①shǔ#28动(繁:動) 词#29:#28数落#29 #28数不清#29 #28数得着#29
②shù (名 词):(数(繁体:數)据)( 数量)( 数额) ③shuò(副 词):(数见《繁:見》不鲜—屡见(繁:見)不鲜)
④cù:(数罟gǔ)数罟不入洿池为:① wéi(动 词):#28大有可为#29#28认为#29#28成为#29 ②wèi(介 词):#28为人民服务#29#28 为虎作伥 的:①de#28助词#29:#28谁的书#29#28我的祖国#29 ②dí(形容词):#28的确如此#29#28的当--恰当) ③dì(名词):(目的)(有的放矢shǐ) 降:①jiàng(动词cí ):(下降)(降雨)②xiáng(动词):(投降)( 降龙伏虎)殷:①yān(形容词):(殷红) ②yīn(形容词):(殷yīn 实)( 殷切)( 殷勤)
以上列举的六个字中,前四个字词性不同时,读音也不同;后两(繁体:兩)个字词性相同,但{练:dàn}词义不同,因而读音也不同。这种类型的多音字(练:zì)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在白话文中没有人给它冠以这个名称。在六百多个多音字中,这种类型的多音字约有(yǒu)五百个,掌握了这种类型的多音多义字,就意味着掌握了大多数的多音字。这类多音字的数量虽大,但由于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只要认真加以比较,它不同的读音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b、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代而形成了多音字。例如: 隽 :①juàn(隽永) ②jùn 同“俊”(隽秀)( 隽茂)( 隽拔) 龟: ①guī (乌龟)(龟缩【繁体:縮】)(龟鉴--喻借鉴) ②jūn 同“皲”(龟裂) 佃: ①diàn(佃户)(佃农)(佃租) ②tián 同“畋”(打猎) 拽{练:zhuāi} :①zhuài (把门拽上)(拽不动) ②yè 同“弃甲曳兵”的“曳” 文(读:wén)言文中的通假字,只有极少部分在白话文中继续使用,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中学生,掌握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并不困难。
c、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澳门威尼斯人《读:zào》成多音。例如: 单:①dān(单位)(简单)(菜单)(单纯)②shàn(姓单)(单县--地名)
③chán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柏:① băi(柏树)(松柏常青)(柏油马路) ②bó 柏林{练:lín}(地(练:dì)名) ③bò 黄柏(中药名) 朴:① pǔ(朴实)(艰苦朴素)(俭朴) ②piáo(姓{练:xìng}朴)
③pō (朴刀--种旧式武器) ④pò(朴树--树名)(厚朴--中药名) 这种类型在文言文中叫作“古音异读”。这类字的读音自古代沿袭下来,大多没有改变,因为专有名词具有固定性。 以上三种类型与文言文中的异读情况有一一对应关系。理清这种关系,对学生掌握白话文中的多音字是大有裨益的。
d、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de 作用。例如: 剥 :①bāo(限于单用--剥花生 剥(繁:剝)羊皮) ②bō(用于合成词--剥夺 剥削 剥离) 削:① xiāo(限于单用--削果皮 削铅笔) ②xuē(用于合成词)削弱 瘦削 削除 薄:① báo (限于单用)薄纸 穿得太薄 ②bó(用于合成词)薄弱 刻薄 薄利
③bò 薄荷he逮 :①dăi (限于单用)逮老鼠 逮蜻蜓 ②dài (用于合成词)逮(读:dǎi)捕 这类多音字数量很{读:hěn}小,之所以把它列为一类,是因为这类字的使用频率很高,读错率也高,而且不太容易从字义上辨别。明白了应该从用法上去区别,掌握起来就容易了。e、语体不同,读音不同【tóng】,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
例如: 血 :①xuè(读书音)血海深仇 血压 血脉 ②xiĕ (口语音)流血了 吐了两口血 核:① hé (读书{pinyin:shū}音)核桃 核心 细胞核 ②hú (口语音)杏核儿 煤核儿 落:①luò (读书音)落伍 降落 落后 ②lào (口语音)落枕 落炕 落色 6、方言词汇的存在而造成《练:chéng》多音。 忒 tè 差忒(差错之意)#30ntuī (方言)风忒大 房子忒小(忒:太) 这两类多音字中,口语音和方言在阅读时一般只[zhǐ]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方言词汇,由于具有地dì 方性,使用的频率是很低的,况且它与普通话没有紧密的联系,一般不会搞混。
C、啊的语[繁体:語]音变化
语气词“啊”在【zài】不同的地方语音会有变化。作为叹词的啊,因为说话时不受语音的影响,所以仍念a音,为啊,你来啦!但是作为[wèi]语气词的啊,用在句末时,受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的影响,会发生音变现象。列表如下:
前面(繁体:麪)一个音节末尾
啊的音变《繁体:變》
1、 u wa 2、 n na 3、 ng nga 4、a o i ü ya
D、叠词(繁体:詞)
a、AABB式重《拼音:zhòng》叠词语如:
郁郁葱葱 零零星星 歪歪扭扭【pinyin:niǔ】 大大小小 形形色色叮叮当当 滴滴答答
b、AAB 式词语(yǔ)如:
美美的 粗粗的 乖乖guāi 的 好好的 汪汪叫 哈哈笑 热热的
c、ABAC式词(读:cí)语如:
小手小脚 无法无天 无拘无束 无穷无尽 无声无息 不卑[读:bēi]不亢 不三不四
d、ABAB式(练:shì)短语如:
调查调查 高兴高兴 溜[拼音:liū]达溜达 说道说道 商量商量 切磋切磋
e澳门银河、ABCC式shì 的词语如:
逃[pinyin:táo]之夭夭 风度翩翩 疑虑重重 来势汹汹 形色匆匆 忠心耿耿
f、AABC式的词语如{拼音:rú}:
勃勃生机 面面俱到 喋喋不休 蠢蠢欲动 栩栩如生 楚楚{练:chǔ}动人
g、描写春天《pinyin:tiān》的四字词语如: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春风拂面(繁:麪) 春暖花开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和风细雨
h、词语搭配:#281#29#28“地”后接动词#29懒洋洋地#28晒太阳#29 慢吞吞地说 兴冲冲地{读:dì}走进来 气冲冲地跑过来 #282#29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高(读:gāo)高的杨树
#28世界杯3#29 “形容{练:róng}词 名词”的搭配:
后部分待续,需要完全(拼音:quán)版的朋友可以《yǐ》关注并私信我(请附上您的邮箱),我发给您。
顺愿朋[读:péng]友们新年快乐!
我的头条[繁体:條]号:#28生活是一场修行lucky#29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Gyms/5757677.html
小学语文1年级课程 小学一年级的学{练:xué}生如何学习语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