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1931年民国大陆时期的行政区划地图?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官方使用“行政区域”一词)指代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区划,包括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分为省(地方、行政区)、道(行政督察区)等级别
有没有1931年民国大陆时期的行政区划地图?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官方使用“行政区域”一词)指代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区划,包括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分为省(地方、行政区)、道(行政督察区)等级别。北洋政府初期分为22省、4特别行政区、4地方、3地[读:dì]区和2府;国民政府初期分为28省、2地方和6院辖市,后期台湾光复、外蒙古独立,1949年共分35省、12院辖市、1地方和1特别行政区。国共内战后所谓“民国政府”迁台控制区域只包含台湾wān 、澎湖、金门及《读:jí》马祖地区(台澎金马)。
安徽地图行政区划?
安徽地图行政区划:皖北地区、皖中地区、皖南地区。淮河以北是皖北地区,淮河和长江之间是皖中地区,长江以南是皖南地区。皖北地区包括:亳州市、阜阳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部分地区;皖中地区包括:淮南市#28部分地区#29、合肥市、六安市、安庆市、铜陵市、芜湖市#28部分地区#29和马鞍山市#28部分地区#29;皖南地区包括:池州市、宣城市、黄山市、芜湖市#28部分地区#29和马鞍山市#28部分地区#29。老东三省辖区?
在19世纪末期,中国东北的行政建[读:jiàn]制,还是以将军辖区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拼音:de]东北分为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光绪三《读:sān》十三年(1907年),这三个将军辖区被撤销,原有辖区就地转化为行省
这也就是东三省最早的来源。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东三省和今天的版图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黑龙江管辖着呼{练:hū}伦贝尔和今天的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省治位于龙江府,也就是今(jīn)天的齐齐哈尔。吉林行省的位置更靠东,管辖范围涵盖三江平原,省治在吉林府,也就是现在的吉林市;原有的盛京将军辖区转为奉天省,省治位于奉天府,也就是现在的沈阳
该省的行政范围也要比现在辽宁省向北延伸了不《练:bù》少。
这时的旅顺和大连还不在清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1899年3月27日被沙俄强租辽东半岛南部,变成“关东州”;日俄战争之后,1905年,关东州被[读:bèi]转租给了日本。直至抗日战争结束[读:shù]后,这里被苏联驻军,先后有关东公署、旅大行政公署等多个中方的行政单位。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驻军撤走,旅大被彻底交还给中方。
图一 清末东北行政{练:zhèng}区划
到了民国时期,为了防止外蒙古叛军窜犯内蒙【繁:矇】古,1912年11月30日,熊希龄被北洋政府任命为热河都统。1913年4月,熊希龄{练:líng}致电北洋政府,提出了《热河改建行省方案》。1914年7月6日,热河特别区正式成立,相当于省级建制,政府驻地《练:dì》位于承德,也就是原来的“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所在地
这个清末就开始不断提《读:tí》上议程的建省方案,直到这时才最终成行。1928年9月17日,热河特别区被改建为热河省,从此东北三省变成了东北四省。而原有的东三省的行政区划也出[繁:齣]现了小幅调整,奉天省接管了原属于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但是大体的管辖范围变化不大
图二热河特别皇冠体育区建立后的东北[拼音:běi]地区省级行政区划
1928年起,出于“推定地方自治”“削除军阀割据”“合理化分省依据”“容易设计交通路线”“扫除封建地方观念”等种种原因,包括宋渊源、伍朝枢、陈铭枢、胡汉民等人均提出了缩小省区的提[练:tí]案。但这些提[pinyin:tí]案由于各种原因都没了下文,包括1932年12月在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上获得通过的伍朝枢的方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繁:發》。1932年2月,东三省全部沦陷,同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1澳门新葡京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至3月4日承德沦陷,至此东北四省全部被伪满洲国控制。
最开始的时候,伪满洲国只是在东三省的范围内,把今内蒙古地区的部分区域划出了一个澳门银河伪兴安总署。1932年3月把长春及其周边划出了伪新京特别【pinyin:bié】市,1933年6月19日又在哈尔滨划出了伪哈尔滨特别市。1937年,伪哈尔滨特别市被降格成普通市。
1934年12月1日起,为了削弱几个伪省长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日本不仅剥夺了伪满洲国各省长的军事权力,还实行了全新的伪行政《练:zhèng》区划。在这个行政区划下,伪满一共拆成了14个“省”。此时伪wěi 满下辖的伪省名称包括:吉林、龙江、黑河、三江、滨江、间岛、安东、奉天、锦州、热河、兴安东、兴安西、兴安南、兴安北。
已经很零碎的东北之后被拆出了更多《duō》的伪省。1939年,滨江省和三江省的交界处拆分出一个牡丹江省;吉林省和奉天省、安东省拆分出一个通化省。1939年4月18日,出于军事目的,龙江(拼音:jiāng)省和滨江省交界处拆出一个北安省;三江省和牡丹江省的交界处拆出一个东安省。1941年,吉林省、奉天省和通化省的交界处又拆出来一个四平省。
这些零零碎碎的伪省,具体的位置和今天的地级市位{练:wèi}置和面积都差不太多。直至1942年,伪满洲国里外里一共有19个伪省和[pinyin:hé]一个特别市shì ,放眼望去稀碎得一塌糊涂。
图澳门巴黎人三 伪满洲(pinyin:zhōu)国行政区划图
伪满洲国覆灭之后,国民政府试图重新把缩省的方案捡起来。考虑到其他地区利益纠葛太严重(练:zhòng),而东北地区在伪满洲国时期行政区划混乱,且不会有太多地方势(繁:勢)力反对,故而于1945年在东北地区实行了所谓“九省方案{练:àn}”。
根据该方案,“伪奉天、锦州两省[读:shěng]合并为辽宁省;伪安东、通化两省合并为安东省;伪四平省【读:shěng】、兴安南省并为辽北省;伪吉林、间岛两省并为吉林省;伪滨江、牡丹江两省并为松江省,伪三江、东安两省并为合江省;伪北安、黑河两省并为黑龙江省;伪龙江省改为嫩江《拼音:jiāng》省;伪兴安北《读:běi》省及兴安东省并为兴安省”。而伪兴安西省则被并回了热河省。
草率的合并并没有改变东北地区行政区划的混乱情况{练:kuàng},不同地理单元被生硬地拆分,不利于{练:yú}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为此,1947年,国民政府重新调整了东北九省的边界。此次调整细节颇多,如将辽宁省北部有蒙旗的区域划归辽北省,东部的山岳地带划归安东省,划入安东省的岫岩和[读:hé]庄河
如此一来,新的辽宁省就占据大半辽东半岛和松辽平原,地形更为整合。此外,大连、沈阳、哈尔滨设为特别市,由行政院直接管辖。只不过此时东北地区已经解放大半,没过多久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只能龟缩在大城市里,这套精心修改的缩省方案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图四 1947年修订后的澳门新葡京东北九《练:jiǔ》省方案
而在东北解放区的管辖范围内,行政(读:zhèng)区划则有一套完全不同的演变方式。1946年5月,兴安省民主政府成立,范围大概包括{练:kuò}今天的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通辽。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这也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前身。这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而这(zhè)一年也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之年。
而东北其他区域的行政{练:zhèng}区划则稍显混乱。仅(拼音:jǐn)从省政府的设立来看,1946年年初时共有辽宁、安东、辽北、吉林、黑龙[繁:龍]江、嫩江、松江、合江、绥宁、热河等10个省。
嫩江省一度因为省会齐齐哈尔失陷而分割为嫩南和嫩北两个行政公署,之【读:zhī】后又《拼音:yòu》恢复建制,1947年[读:nián]2月一度和黑龙江省组成黑龙江嫩江联合省政府,后再次恢复原建制。
绥宁省在1946年10月8日(练:rì)被改建为牡丹江专区,1947年与合(繁体:閤)江省东安专区合并为牡丹江省,1948年7月被拆分给松江省与(繁:與)合江省。
辽北省堪称命运多舛,1945年11月成立民主政{练:zhèng}府,1946年2月至4月一度被改为(wèi)吉江行政区。由于辖区一度被国民党军队攻占,1946年6月一拆两半,一部分改为辽吉行政区,另一部分和辽宁省合并。之后在辽西{练:xī}区行政区的基础上重建辽北省,1947年2月重建省政府。
期间东北还曾经出现过多个行政公【读:gōng】署,但随着解放区逐渐扩[繁体:擴]展,这些公署也就大多慢慢合并或消失了。
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东北政委会终于(繁体:於)腾出手来开始琢磨东[繁体:東]北的行政区划问题。1949年1月,辽西省民主政府才宣告成立。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区划重新划分为6个省和4个直辖市,外加1个行政公署:
6个省份,除热河[练:hé]省和吉林省外,原辽宁省和安[pinyin:ān]东省合并为辽东省;辽西省和辽北省合并为新的辽西省;嫩江省和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松江省和合江省合并为新的松江省;
4个直辖市,即沈阳市、抚顺市、鞍山(读:shān)市和(练:hé)本溪市。这四个市都是当时相当规模的工业城市。
1个行政公署,就是最前面提《tí》到的旅大行政公署。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Gyms/5596137.html
民国时期安徽行政区划图 有没有1931年民[拼音:mín]国大陆时期的行政区划地图?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