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退休人员如何认证?记得以前,老人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曾工作的单位报到或电话沟通,或到住地办事处登记,程序很繁琐,如果身体不适或恰逢天气变化,很多老人有怨言。今年2月21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青岛市以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努力打破数据壁垒,整合海量数据资源,引入智能算法,构建大数据认证模型,创造性提出了“递延认证法”
青岛退休人员如何认证?
记得以前,老人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曾工作的单位报到或电话沟通,或到住地办事处登记,程序很繁琐,如果身体不适或恰逢天气变化,很多老人有怨言。今年2月21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繁体:開]新闻发布会透露,青岛市以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努力打破数据壁垒,整合海量数据资源,引入智能算法,构建大数据认证模型,创造性提出了“递延认证法幸运飞艇”。自2018年8月“青岛FAST认证模式”实施后,全市近200万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均无需主动关注是否具备领取资格,全程零感知。
现在青岛市创造性提【tí】出了“递延认证法”。大数据平台参照社保待遇水平,为每个人个性化设置认证服务期,最短6个月,最长24个月,只要在服务期内捕捉到待遇人员可信的行为轨迹,该人员认证期限就依次往后递延。若在每个动态服务期内,大数据平台都能获取到待遇人员行为信息,该人终生不需进行认证。对于距离认证服务期结束时间少于3个世界杯月,仍未获取认证信息的人员,大数据认证平台自动产生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等发送认证提醒
“递延认证法”的运用,将集中繁重的认证行为予以分散简化,街镇、社区(村)等基层工作人员主要针对1个月内到期的少量预警人员进行人工核实,工作量大幅减少。
目前,青岛市认证服务工作呈现“三种形态”:即绝大多数待遇领取人员(全市占比88%),在服务期内不需认证,通过递延认证法,直至终生开云体育不需认证,认证服务“零打扰”;少数大数据平台无法确定其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全市每月占比1%),优先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醒其通(读:tōng)过手机刷脸认证,认证服务“无声有情”;极少数需要兜底核实的待遇领取人员,由基层工作人员登门服务,认证服务“温暖贴心”。以往全市200万人到窗口集中排队认证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每月街道认证服务量不足100人,社区认证服务量维持在10人左右,“青岛FAST认证模式”的运用,极大节约了社会成本,有效化解了基金多领、冒领风险,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Gyms/17154752.html
青岛退休认证去那[练:nà]里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