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会用“云想衣裳花想容”来形容杨玉环?题主历史很好,这诗是形容杨玉环而不是形容杨贵妃的,因为那时她还是#30"太真娘子#30",而夸赞杨玉环主要是为了讨好唐玄宗。不过,这诗也可能是李白以自己心中某个美人为原型而作的
李白为什么会用“云想衣裳花想容”来形容杨玉环?
题主历史很好,这诗是形容杨玉环而不是形容杨贵妃的,因为那时她还是#30"太真娘子#30",而夸赞杨玉环主要是为了讨好唐玄宗。不过,这诗也可能是李白以自己心中某个美人为原型而作的。至于为什么这样说,我将从全诗鉴赏和创作背景来好好带大家分析一下。清平调(其开云体育(拼音:qí)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读:yù》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一共作了三首七言乐府《清平调》,尤以其一最为出名,其中#30"云《繁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30"流传度最广,几乎成为了形容美女的固定诗行,此篇以雍容华贵的牡丹花衬托杨玉环,同时又将她比作仙女,极[繁体:極]力赞美其倾城倾国的美貌。全诗大意有两个翻译版本,分别如下:
(1)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2)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pinyin:rén】,白云也想拥有你的衣裳、牡丹花也想拥有你的容颜。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读:de》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yù]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译本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30"想#30"的释义上,一说是#30"联想,想象#30"之意,又解为#30"希望,惦记#30"之意,做此解时为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杨玉环的美艳动人。而这个#30"想#30"字的妙【pinyin:miào】用,也为历代文人(练:rén)称赞,如:《唐诗绝句类选》:蒋仲舒曰:#30"想#30"、#30"想#30",妙,难以形容也。次句下得陡然,令人不知。《李杜二家诗钞评林》:#30"想#30"字妙,得恍惚之致。《唐诗笺注》:此首咏太真,着二#30"想#30"字妙
次句人接不出,却映花说,是#30"想#30"之{拼音:zhī}魂。#30"春风拂槛#30"想其绰约,#30"露华浓#30"想其芳艳,脱胎烘染,化工笔《繁体:筆》也{pinyin:yě}。
创作背景
要想知道李白为什么用#30"云想衣裳花想容#30"来形容杨玉环,就必须从诗的创作背景来谈。唐玄宗天宝元年时,颁求贤诏,向天下网罗贤才,而受家《繁体:傢》世背景影响不能参加科举入仕的李白,把握住了这澳门威尼斯人次宝贵的机会,成功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供职于翰林。别看李白以潇洒风流著称,可文人都有#30"学而优则仕#30"的心理,想把自己的文采转化为政治资本,实现辅佐帝王、安定天下的政治理想,所以李白当然也不例外。
据李睿撰写的《松窗录》记载,天宝三年(744年)初,唐玄宗与杨玉环在兴庆宫的沉香亭前赏牡丹,一时兴致澳门永利(繁体:緻)来了,想听歌赏舞。但李龟年(当红乐师)会的曲子玄宗都听腻了,于是他说#30"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30",然后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进新乐词《清平调词》三章献上。
李白这时候正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急的一杯冷水泼得李白半醉半(读:bàn)醒,这时李白大笔一挥,三章《清平调》即刻作好。李龟年又快马加鞭将它呈到唐玄宗面前{pinyin:qián},玄宗即命梨园弟子丝竹伴奏,李龟年当场而歌,#30"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30",杨玉环高兴地喝着葡萄酒,还亲自领唱。唐玄宗也吹着笛子给杨玉环伴奏,且自此后更加赏识李白了,有文为证#30"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松窗录》)#30"
只不过,这个#30"赏识#30"也{yě}不太看得出来,因为马上李白就辞职了,而唐玄宗却不加挽留的就#30"赐金[jīn]放还#30"了。
通过这一段背景知识的补充,我们能得到两个信息:(1)唐玄宗很宠爱杨玉环,在未册封的情况下,就称其为#30"妃#30",这[zhè]很显然是不合礼制的(当然,这个#30"爱妃#30"来的本来就难以(读:yǐ)启齿)。(2)李白作诗时,还没见过杨玉环,但写出的诗却得到了杨玉环本人在内的一致好评。这两点综合起来可以说明一点,而这一点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李白如此大费文墨赞美杨玉环,那就是:李白在讨好唐玄宗,他想通过巴结皇帝来实现自己的政治{zhì}抱负。
那有人不禁要世界杯问,李白不是已经供职翰林了吗?他还想做多大官呢?其实,那时李白只是个翰林待诏,当时翰林职位分两类:一类是翰林学士,负责起草诏书等事宜,是shì 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另一类是由杂流组成的翰林待诏,比如:会画画的叫#30"画待诏#30",会算命的叫#30"方术待诏#30"会下棋的叫#30"棋待诏#30",而李白就是#30"诗待诏#30"说白了就是天子弄臣,陪皇帝玩儿的。
可是,李白是抱着#30"济苍生、安黎元#30"的政治理想才进入翰林院的,于是,他为(繁体:爲)了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甘愿作#30"语语浓艳,字字葩流#30"的诗来夸赞皇帝的宠妃,哪怕对她从未谋面,李白依然凭借自己高湛的诗歌技艺,仍然作出了想象中美人的风姿。所以我说,这笼统又华丽的诗句可以是形容杨玉环,也可以是{pinyin:shì}形容李白心中任何一个美人,反正任谁套用都不会错。更夸张的是,李白在第二首诗中,甚至乱拍皇帝马屁,把杨玉环这样一个尚未有任何品阶的娘子与前朝皇后作比,哄得两人都开心不已。
只可惜,李白的诗作得越好,唐玄宗越不会重用他。因为唐玄宗对李白(bái)的欣赏的是基于他的文学才华,当他是文学侍从而已,而非把他当成一个大臣,更不要说拿他当政治家来对待了。结果就是,李白奉旨作诗赢得一片掌声,唯独对自己的仕途没有任何帮助,他始终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澳门永利想。天宝三年(744年)3月,李白愤然上疏,请求还山。玄宗并未挽留,而是顺水推舟,赐金放还,李白渴望已久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
再回想当时,那个虽然早已名满天下,却因为将要得到唐玄宗的召见而狂喜大呼#3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30"的李白;那个已42岁不惑之年,却依然{拼音:rán}像孩子一样狂放不羁、傲视他人的李白;那个以(读:yǐ)为此去将大有作为,可以为天下苍生振臂一呼的李白{bái}。就越发能够理解他的处境、明白他的不易,奉旨作诗不为自己,为的只是一份#30"达则兼济天下#30"的理想与抱负!(一往文学作者:盛夏)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Family/13337921.html
音乐伴{读:bàn}奏下载免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