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水浒传》中智真长老一见鲁智深,劈头就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隋朝时,史部侍郎薛道衡有一天到钟山开善寺参访。正巧一位小沙弥从大殿向庭院走来,薛道衡突然动念头想考考这位小沙弥,于是趋前问他:“金刚为何怒目?菩萨为何低眉?”小沙弥虽小,却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智真长老一见鲁智深,劈头就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隋朝时,史部侍郎薛道衡有一天到钟山开善寺参访。正巧一位小沙弥从大殿向庭院走来,薛道衡突然动念头想考考这位小沙弥,于是趋前问他:“金刚为何怒目?菩萨为何低眉?”小沙弥虽小,却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此话一出,薛道衡一脸错愕,惊讶[繁:訝]于小沙弥的才思敏捷。此后,“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成为大众所熟识的用yòng 语。
菩萨低眉是修行,金刚怒目也是修行!
四魔是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都是邪魔。金刚手持金刚杵作为佛门佛法的护法神,无威严不足震慑外道,所以金刚现怒目身,以降伏魔怪。金刚与菩萨,一怒《读:nù》目、一低眉,代表了两种情感:恨与爱。金刚恨什【pinyin:shén】么?恨的是邪魔;菩萨爱什么?爱(繁:愛)的是众生。
宋江征辽途中和[hé]鲁智深去拜访智真长老,那时候,距离鲁智深第一次见智真长老,已经八年了。智真长老一{yī}见鲁智深,既没有嘘寒问暖,也没有说长道短,而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鲁智zhì 深向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繁:魯]智深默然无语,因为他听懂了!
禅宗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读:rén)都可以成佛”,而鲁智深天生具{拼音:jù}有{yǒu}佛的慧根。
五台山众僧因为鲁智深相貌凶恶,拒绝接受他。但智真长老却看明白(练:bái)了一切,鲁智深虽然任性洒脱,但心中没有太多的欲望,杀伐的外像却掩盖不了内心之中那一汪纯净的佛念【pinyin:niàn】。只要熄灭欲火,冲破欲网的笼罩,就更接近佛的真谛。只要一朝得悟,一念就可成佛,于是智真长老接受了鲁(繁:魯)智深。
鲁智深的出场便是修行,为救人三拳打死镇关西,对世间不平事怒目相对,惩恶扬善,由军官变为逃犯。而对于身份的骤变,失去的官职,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下山欲霸占刘太公的女儿,被鲁智深堵在洞房fáng 打得够《繁:夠》狼狈。他对周通说的(读:de)那几句话很入理,颇有人情味,和他的外表极为不符:“刘太公这头亲事,你却不知他只有这一个女儿,养老送终,承祀香火,都在她身上,你若娶了,教他老人家失所,他心里不情愿。”无可奈何的周通,只好折箭为誓,听从花和尚指(练:zhǐ)教。怒目金刚也具慈悲心怀,也行点化之事,只不过鲁智深是下意思的去做而已,他觉得应该这样去做。
相比林冲对于官位的留恋,这便是贪!宋江对权力的追求,这{pinyin:zh娱乐城è}便是嗔!王英对欲的迷恋,这便是痴!鲁智深已然看淡,可谓没入佛门便已有所悟,这便是慧根。
在澳门银河逃亡路上,对金老父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洒家自去便了”。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他认(繁:認)为救人是他应该做的。虽然要逃亡,但对金老父女没有一点嗔怨之心。因为他觉得万物是平等的,这种潜意识中浓厚的佛性驱使他上了五台山。
鲁智深杀了很多人,也救了很多人,这条修行路充满了杀戮和怜爱。这也是修行,鲁智深开始并不知道,也只是到了五台山才慢慢有所明悟。怒目金刚,降服妖魔,护持人间,就是佛门中的护法之神,而人间的鲁智深澳门威尼斯人却也冥冥之中蕴含其中三(拼音:sān)味。
鲁智深是个出家人,但是清规戒律{lǜ}他一条也没有遵守,而是喝酒吃肉,杀人放火,直到他坐化(圆寂)之前,他自己才[cái]悟出:原来我行我素或者说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活就是一种修行,其实自己这么多年一直都在修行,也就是无意中(读:zhōng)就达到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无上境界。
什么叫“杀人放火不易”?就是鲁智深的“以杀证道”修行路!
最后的时候,鲁智深与武松在一寺中一处歇息。半夜中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以为是贼人杀到,待众僧解释才知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观潮之后心中[练:zhōng]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zhǔ 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练:jīn}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鲁智深洗浴之后,换了僧衣,便澳门巴黎人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向寺内众僧讨来纸笔写下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练:yǐ),当中坐了。
待宋江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看其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繁体:這]里扯断玉琐。咦!钱塘江上潮信xìn 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从渭州到梁山,以杀证道就是鲁【pinyin:lǔ】智深济世救人的修行之路。不论[lùn]是桃花山下的行侠仗义,瓦罐寺的惩奸除恶,还是大《读:dà》相国寺与林冲的结交,都是他修行的一部分。此后,鲁智深征战沙场,虽杀人放火,但忠心不害良善(水浒宋江语)。
从鲁《繁体:魯》智深开始“拳打镇关西”的失手杀人,到《dào》后面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杀戮性格后,鲁智深杀的人就少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再开杀戒。比如在二龙山只杀了邓龙一人,被孙二娘夫妇坑了也没有大开杀戒,这就说明了他在修行路上又进了一步。在三山打青州和梁山大聚义的过程中很少看到鲁智深在去杀人,即便有出手都是活捉或者是驱赶[繁:趕],此时的鲁智深已经开悟了。
明朝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pinyin:lǐ}贽对鲁智深的评价极高,他在《忠义水浒传》中评(繁体:評)道:“此回文字分明是个成佛作祖图。……鲁智深吃酒打人,无所不为,无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率性而行xíng ,不拘小节,方是成佛作祖根基”。
鲁智深一生可以yǐ 说充满了放弃,不贪做《zuò》官时的荣华,不图称霸时的富贵。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当真是“心无牵挂,没有惧意,远离红尘锁拌”!
鲁莽却智深,大智而若愚,“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繁:廣)大,赐名智深”,智真长老给的法名已经给鲁智深指明了修行的路。身具慧根,自然开[繁:開]悟,佛渡有缘人,大约就是如此。世上每个人都有佛性,只是被世俗的许(繁:許)多东西所蒙蔽,所谓佛渡有缘人,自己心开了,也便悟了。
智真长老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这只是佛门机锋,只是在{练:zài}说鲁智深的修行。旁边的宋江是俗人,没有听懂[练:dǒng],而鲁智深却是懂了。
应该说,世{pinyin:shì}人都知佛门救苦救难菩萨,很少有人去了解佛门惩恶除奸的怒目金刚。智真长老就是点醒他,别看你一路杀人放火,你这也是修行的一种。所以才有后来鲁智深的“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拼音:wǒ}是我”。
最后总结:
鲁智深是天孤星,也有叫天煞孤星。上天叫他一生孤独,而他的修行之路也是孤独一人。智真长老对他的点悟只能靠他自己去慢慢明悟,鲁智深在钱塘潮中圆寂,即是一位天煞孤星在人间独自修炼的结束,也是他“以杀证道”得以成佛的开始。坐化之前,鲁智深给宋江留下了自己的感悟“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琐。咦!钱《繁体:錢》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里面包含(读:hán)了自己“以杀证道”修行的感悟。而宋江沉迷于世俗权势之中,对鲁智深于他的点化毫无所觉。玉琐《繁体:瑣》从何扯断?反倒是武松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在六和塔出家隐居下来,最(练:zuì)后成就一代高僧
悟了,便是开云体育悟了!悟了,便都一切都明白了le !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Family/12258417.html
水浒传长老给《繁体:給》鲁智深打禅杖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