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还有哪些?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还有哪些?前面已经有兄弟答过了,但我觉得不很完整,我在补充一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唐代建筑?一般来说是指初建于唐朝的木构建筑,后世没有进行过落架大修,或者即便经过落架大修,但整修是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的,即没有掺杂后世维修的建筑手法,保持了建筑主体的唐代建筑语言
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还有哪些?
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还有哪些?前面已经有兄弟答过了,但我觉得不很完整,我在补充一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繁:個]概念,什么是唐代建筑?一般来说是指初建于唐朝的木构建筑,后世没有进行过落架大修,或者即便经过落架大修,但整修是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的,即没有掺杂后世维修的建筑手法,保持了建筑主体的唐代(dài)建筑语言。
只有符合以上几(繁:幾)点,才能被定义为唐代建筑,否则中国历朝历代都存在建筑原址复建的情况,这些原址复建[练:jiàn]的建筑只能称为仿唐风建筑。
目前国内公皇冠体育认的唐代建筑遗构一共有四座,全部保留在山西境内,分别为即佛光寺东【dōng】大殿、天台庵、广仁王庙、南禅寺主殿。另有一座疑似为唐代遗构的建筑在河北,为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繁体:紹》一下这几座建筑。
国内目前年《练:nián》代最早的唐代遗构是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pinyin:wǔ】台县西南的阳白bái 乡南。
南禅寺位置图《繁:圖》
南禅寺面积很小,只有主(pinyin:zhǔ)殿是唐代遗构,其余建筑皆为明清建筑遗存,文物价值不大。不过进到寺内你不会注意到周围配殿的{pinyin:de},主殿的气场已经完全能够震慑住你的灵魂了。
南禅寺主殿为单檐歇山顶,平面(繁体:麪)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通面阔 11.75米,进深1开云体育0米。殿四周施檐柱12根,西山施抹楞方柱 3根,皆为创建时的原物,余皆圆柱,柱底自然料石作柱础。
南禅寺唐代主(读:zhǔ)殿
殿内平梁上留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由此可知,我们现在所确定的年代(公元782年)是它重建或大修(繁:脩)的年代,本殿[diàn]初创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繁:證)。
南禅寺的宝贵之处,除大殿年代久远外,还因保存了17尊唐代彩塑佛像,皆为旷世遗珍。可惜的是,1999年有歹徒【读:tú】闯入大殿将唐代佛像当胸挖开,佛像内部装藏的宝《繁体:寶》物被盗走。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练:gōng]养菩萨、狮童塑像也被锯断劫走。这次文物盗劫案件震动全国,史称“南禅劫”。
第二座为山西芮城广仁王庙(五龙庙)正殿,位于山西省芮城县【pinyin:xiàn】龙(繁体:龍)泉[pinyin:quán]村,疑似建于唐大和六年(832年)。
广仁王《拼音:wáng》庙位置图
广仁王wáng 庙主殿
广仁王庙正殿体量不大,单檐九脊顶,面阔11.58米,五间六柱,进深4.94米,三间四柱,共有檐柱16根,无内柱。正殿历经多次重修,外观已[练:yǐ皇冠体育]不能反映唐代建筑风貌,但内部梁架结构依旧保留了唐代风格。寺内有一块刻于唐大和六年(832年)的《龙泉记》石碑,记述重修广仁王庙的经过,碑文中“划除旧屋,创立新祠,素捏真形,丹青四壁”,可知大和六年新建了庙宇,这也与广仁王庙正殿现存的唐代建筑特征相吻合。
第三座是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寺内以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dài 题记,并称“四【拼音:sì】绝”。
佛光寺地{dì}图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武宗会昌五【拼音:wǔ】年(公元 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pinyin:sì)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但它的名声早已声传于野,以至于敦煌壁画中都有它的名号。
佛光寺(sì)东大殿
1937年,梁思成读到伯希和的(pinyin:de)《敦煌石窟图录》,书中第61号窟的宋代壁画《五台{pinyin:tái}山图》中的大佛光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马上查找《清凉山(五台[繁体:颱]山)志》中有关佛光寺的记载,知道【读:dào】它并不在五台山中心的台怀镇,而是在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这正是有可能找到古建筑的最好条件。在艰难跋涉了两天之后,这座从记忆中失落了无数岁月的大殿,终于重回人们的视野。
东大殿是现存唐代建筑中体量(读:liàng)最大的一座,它面阔七间[繁:間],进深四间,用梁思成先生的话[繁体:話]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经测量,大殿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意义是的是佛光寺内并不只有东大殿,北侧还有一座文殊殿diàn 。这座文(拼音:wén)殊殿建于建于金天(tiān)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
佛光寺文殊【练:shū】殿
元代建筑遗构如果放【pinyin:fàng】在其他寺内,当当正正位列主尊是必然的,可它因为身边有东大殿的光辉,被冷落在一[pinyin:yī]边几乎无人问津。
其实这座文殊殿也颇{练:pō}有一观的价《繁体:價》值,它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一座,宋、金、元时期七开间悬山顶建筑。除了柱硕大的斗拱外,这座文殊殿还是元代建筑中“减柱造”的典型案例。
有元一代,因为蒙古人喜欢室内空间硕大,便将很多建筑室内的柱[练:zhù]子抽去,这种典型的室内空间《繁:間》处理方案被称《繁体:稱》为“减柱造”。
文殊殿平面图{pinyin:tú}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为了扩大殿内空间面积,殿内柱子大量减少。前后梁槽应该使用金柱12根,实际只用4根,减少了8根。从而使殿内空间高广宽阔,视觉敞朗舒展”。木构立柱之间的距离被放大到14米之远,这是几百年后钢筋混凝土建筑都难以实现[繁体:現]的大跨度,而被我们祖先的工匠,以木结构方《拼音:fāng》式实现了。
第四座[练:zuò]是山西平顺天台庵大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繁体:縣]的王曲村,推断唐代。
平顺天台庵[繁体:菴]位置图
天tiān 台庵正殿
天台庵正殿是一座不大的佛殿,建筑在村中坛孤山上(shàng)。天台庵原建制不(pinyin:bù)详,现仅存正殿三间和唐碑一通。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其翼角下四根粗大的擎檐柱均为后世所加
主殿也《读:yě》经过[繁:過]后代重修改造,但柱网、枓栱、主梁仍保留了唐(táng)代特征,仍可断为唐构。
山西的四座唐代遗构说完了,河北正定还藏着半座呢(读:ne)!我们就去正定开元寺钟【pinyin:zhōng】楼看看。 正定开元寺位置图
山西的唐朝(练:cháo)遗构再小都算一个,为什么正定的钟楼体量《练:liàng》并不算小却算半个呢?这还得从[繁:從]梁先生的论断来说。
"钟楼三间正方形,上层外{练:wài}部为后世重修,但内部及下层的雄大的斗拱,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bù)能否认。"——《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因为梁思成认为,这座钟楼在后世的重修中,上层屡遭改建,已非原貌,然而下层却奇迹般保留着始建时的风格。从底层的柱础、斗拱、月梁,均不难感受到唐的意韵。正因如此,这座(拼音:zuò)历经岁月的建筑,只能屈居半座了。不过即便如此,它依旧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钟楼,以及仅存的几座早期殿阁式楼阁建筑之一,依旧值得一观(繁体:觀)。
列举了国内唐《练:táng》代建筑的范例,最后来总结一下唐代建筑的特点,我们只说建筑风格上与明清建(练:jiàn)筑《繁体:築》的区别,不论及木作细节。唐代建筑屋面平直,出檐深远,斗拱硕大,更接近《诗经》里描述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意境,这些都是明清建筑不具备的特点。
梁、林二位先生(pinyin:shēng)
正因为,唐代建筑表现出的恢弘豪迈之气,梁先(读:xiān)生在《中国建澳门新葡京筑史中》,才会将中国木构建筑分为“豪劲时期”(汉唐)、“醇和时期”(宋元)和“羁直时期”(明清)。
一个回答两千五百余字,算是够{pinyin:gòu}有诚意了《繁:瞭》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化解jiě 你心中的疑问。我自己拍的照片找不到了,文中图片全部来源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以便替换更改。
历史尘烟漫漫,细节楚楚动人,且让我为您(piny世界杯in:nín)一一展示!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欢迎您的关注。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Business-Operations/7898090.html
中国(繁体:國)仅存的三座半唐朝建筑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