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一战后对外政策是怎样演变的?一战后,推行金元外交政策。三十年代初,推行中立政策。二战爆发和扩大后,逐渐放弃中立政策,对英法等国进行援助。1942年初,与反法西斯国家一起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美国在一战后对外政策是怎样演变的?
一战后,推行金元外交政策。三十年代初,推行中立政策。二战爆发和扩大后,逐渐放弃中立政策,对英法等国进行援助。1942年初,与反法西斯国家一起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美国人是怎么赢得一战和二战的?
美国人的一战、二战都有个共同点——前期大发战争财,不断切入战场政治,后期寻求适当时机加入战场,火中取栗,继而谋求战胜国权益。朝鲜战争失败以后,美国将军布莱德利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 那么我们会被卷入到一个错(繁体:錯)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读:yī)场错误的战争。”
实际《繁:際》上这可以很好的表{pinyin:biǎo}达出美国人的战争心态,美国是个商业社会,他们眼中的战《繁:戰》争与炒股票没什么两样,只要投资方向正确,舍得放血,又能在正确时机切入其中,自然是大赚特赚。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国际地位并不算高,这是一个欧洲列强称霸全球的时代,美国人基本只能以自己的白人长相混在列强屁股后面捞油水,像1906年西奥多·罗斯福因为调解日俄战争获得诺贝尔奖这档子事儿都(dōu)算了不起的国际成就了(繁:瞭)。
许多时候美国都奉行“门罗主义”,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pinyin:nèi}部事务,也不容许[繁:許]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种思维一直蕴含在美国人的文化中,一、二战时期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它很容易促成“孤立主义”。
但{pinyin:dàn}美国人孤悬海外却并不安分,他们一直希望能脱离“新大陆边缘文化圈”,重归西方主流政治圈,因此历次战争,只要能插手的,美国人实际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否则他们也不会去参加八国联军和调解日[rì]俄战争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从一开始就没美国的份儿,它主(pinyin:zhǔ)要是英德法奥之间的矛【拼音:máo】盾,围绕着欧洲霸权地位的争夺而展开,按照门罗主义,美国人也不应该去插手欧洲政治,但随着战火越打越旺,美国商人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满世界的发战争财,从各种商品到粮食、医药、武器甚至劳务输出的活都干,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钱越赚越多,美国高层也开始越来越胆肥,纷纷倾向于加入战争,让美国在欧洲政治圈中获得一席之地,以至于有人在演讲中将其视为“回归[繁体:歸]欧洲的登陆”。消息灵通的商人们见到上层蠢蠢欲动,当然也是欢呼雀跃鼓噪不已,恨不得(dé)马上杀上欧洲大陆,赚他个黄金万两,美军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各种招兵买马。
偏偏德国人打瞌睡送枕头,在美国人发战争财上【pinyin:shàng】头的时候[pinyin:hòu]给递了个助攻——“齐默曼事件”。
1917年1月17日,英国军情机关截获(繁:獲)了一份来自德国[guó]外交部长亚瑟·齐默曼的密电,这份电报被传给德国驻美大使,然后又被华盛(pinyin:shèng)顿的德国人转给驻墨西哥大使,继而送到了墨西哥总统府。
齐默曼密电随后被破译,内容大致为“德国希望墨西哥能进攻美国,以阻止美国参加欧战”,还{练:hái}表示能帮助墨西哥重夺得墨西哥、德克萨斯、亚利桑那(nà)三州之地。
英国人喜出望外《读:wài》,将这份电报传给了美国驻英大使佩奇,于是电报被送到威尔逊总统【繁体:統】桌上,威尔逊顿时大怒:“威廉竖子敢尔!来人呐,备兵!吾去脱他衣!”
就这样,美国终于找到了适当的时机对德宣战,一众商人也(读:yě)高兴的要死,群【繁体:羣】情激愤:“麻蛋!哥早就瞅德国人不爽了,搞什么无限潜艇战,天天炸船!简直是影响生意,削他!必须的!”
仅一个月时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战(繁体:戰)争决议,门罗主义带来的股利情绪也一扫而空,很快【pinyin:kuài】美军运输船就变成了兵舰,开始大规模的加入第一次世界[pinyin:jiè]大战。
不得不说美国人的时机选择得相当绝妙,他们4月宣战,俄国同年就10月革命,英法与德国打成了两败俱伤,奥匈帝国让俄国给收拾完了,简直就是一地的扑街。在得到美国的物质与人员支持后,德军最后的反扑(读:pū)攻势全让协约国顶了下来,到1918年8月(拼音:yuè),德军已呈消极防御态势,而美军真正的独立作战也是在8月的亚眠战役和9月的圣米耶尔战役之中,尤其是后者,潘兴搞了55万美军进攻德军一个小突出部,30小时后以7000人伤亡的代价拿下了阵地,这是美军一战中最能吹的一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影响甚大,意义绝非摘桃子那么简单,潘兴将军兴奋的电告总统:“我们的军队在欧洲首屈一指!我《读:wǒ》亚博体育们的指挥参谋不弱于任何军队!谁敢再说美国人不会打仗!我嫩死丫!”
但一战获得胜利之后,年轻的美国人还是被这个世界上了一课,欧洲列【拼音:liè】强急吼吼的赶着美国人滚蛋,就连美国《繁:國》总统留下的“国际联盟”方案也是方案留下人踢飞,丝毫不给面子,着实让美国人受了一肚子怨气。
20世纪进入30年代后,美国又开始骚动,他们在西班牙内战中扮演了(繁体:瞭)一定的角色,比如“林肯旅”的志愿者,又在国际石油、钢材、粮食贸易上很赚了一笔。在希特勒的发迹史中,美国人开始一直都扮演着“好好{hǎo}先生”的角色,包括希特勒吞吃捷克的“慕尼黑阴谋”中,美国人都俨然一副公道人士的姿态。在亚洲这边,美国也成为日本战争资源的出口大国,日本人一边从对中国的战争中获利,一面源源不断的从美国购入钢铁、石油【练:yóu】维持战争。
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开打,美国派遣了部分人员以“志愿”的方式加入皇家空军,帮助英国进行对德空战,积累了大量战斗经验,继而他们开通了《租借【pinyin:jiè】法案》,开始大张(繁体:張)旗鼓的对英国、苏联、自由法国进行支援。当然,有些东西还是有条件的,比如英国急需对抗德国潜艇的反潜驱逐《练:zhú》舰,便以割地的形式从美国紧急获得了50多[pinyin:duō]艘旧船。
当时美国的商人们也表现出发财开云体育不要命的姿势,打造了一堆名为“自由轮”的武装商船,这些船粗制滥造,极力压缩成本,只有5年寿命,却扛上了大炮和海军人员,肚子里塞满了各种物资,他们前赴后继的冲破轴心国战机、军舰、潜艇、水雷组成的封锁线,为各国送去{pinyin:qù}如山的物资。
与此同时,美国收紧了对日本的贸易,逐步勒住了日本的脖子,这让日本感到骑虎难下,他们早已深陷中国的战争泥潭,甚至大有入不敷出之感,但如果因为资源短缺而耗在上面,下场可能会非常危险。日本人想出的办法是换个方向出击,他们对北方的苏联动了手,结果在1939年在诺门罕让朱可夫一通暴揍。但这番接触虽然绝了日军北进的策略,却也不是毫无所得,他们很快与苏联人勾结在一起,开采起库页岛的石油,这种开采活动一直持续到战后,成为日本重要的原油资源。
但当时被美国禁运的日本依然选择了铤而走险,北进不成那就打南边好了,恰好当时欧洲打乱,亚太一片空虚,垂涎三尺的日本在几番运作之后,半勾结[繁:結]半胁迫的拉上泰国[繁体:國]这个盟友,直接在东南亚开战了,一口气就干下了菲律【读:lǜ】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几个大殖民地。
这场东南亚发生的战争与著名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在同一天,珍珠港略【练:lüè】微早了一点,因为日方将美国太平洋舰队列为最大的威胁之一(另一个威胁是英国在新加坡的舰队),山本五十六希望能第一时间摧毁掉美国舰队,继而争取到更多的战略发展时间,等日军在东南亚扎下根来,再利用东南亚(繁体:亞)的堡垒和资源与美军决战[繁:戰]。
就(读:jiù)这样,太平洋战争爆发【fā】了,日本这个猪队友将德国一点都不想得罪的祖宗给拉进了战群。
富兰克林·德(pinyin:dé)拉诺·罗斯福(别与西奥多·罗斯福搞混了)亦大喜过望,又有人在美国最需要的时[繁:時]候(pinyin:hòu)送枕头。
二战时的美国同样奉行着封闭式的孤立主义,而且经济才堪堪从大萧条中缓过来,许多平民穷得连肉都吃不起,靠逮犰狳过日子,商品经济却因为资本主义危机屡屡发(繁体:發)生过剩现象,今天倒牛奶,明天烧小麦,后天又砸啤酒……日【rì】本这么一打,美国人可算找到机会了,谁再孤立谁傻子,那还不赶紧杀上前去,又可刺激经济,又可拉动生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咱玩儿的可溜了。
就这样,美国全国上下狂飙产能,枪支弹药无算,航母饺子一样下水,飞机撒胡椒面一样下线,坦克七八万辆造的跟玩儿一样,剩下还有什么可乐、午餐肉、剃须刀、口香糖,汽车、摩托、收音机,全都跟着上了战场,后来敢一口气放几十颗卫星的摩托罗拉,当年就是个(繁体:個)玩《繁:翫》汽车音响的,靠无线电步话《繁体:話》机发了横财。
有《租借法案》顶着,美国的资源那是[练:shì]全盟国的送,先支援英国,再(zài)顶着点苏联,什么自由法军、荷兰、澳洲、中国全武装[繁:裝]上,甚至连响应号召,肯一起去划水的巴西等南美国家也整了全套行头,美国一参战,几乎以一国之力,将盟军这边的后勤扛了大半下来。如苏联等国家还得到了大批的机器、油料、食品,他们可以将美国《繁:國》优质油料兑成三份使用,加拿大则干脆被美国变成了与英国合作的航空基地,疯狂的生产飞机和培训飞行员。
排开苏联、中国对二战做出的巨大牺牲,后半程的二战有一半是美国的工业战争,他们愣{pinyin:lèng}是靠着无穷无尽的工业产品将对手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比如德国人,他们能造出令美国装甲兵闻风色变的虎式坦克,但美军密密mì 麻麻行走在天空的机群比德军的坦克还多,你虎式厉害?轰隆一声没了。你费迪南正面《繁:麪》无双?轰隆一声盖子开了。
比德国人更绝望的是日本人,本来资源就匮乏,质量还不如人,成{chéng}天把乃木希典的猪脑子战术当宝,结果对面偏偏是个喜欢打火海战术的,无论空中还是《拼音:shì》地面,统统都被美军所压制,也就海军能扛上几下,可没想到中途岛一战,4艘航母让美军2艘航母打得全军覆没,一(pinyin:yī)下子就让战略态势转弯了。
开始骑脖子的美军也不含糊,战略素养表现的非常高,麦克阿瑟将军使出了“蛙跳战术”,避开日军层(繁:層)层设防的岛链,压根不上日军“线段极速赛车/北京赛车式阻击”的当,直接像青蛙跳荷叶一样越过非必要环节直取要地,就这么一蹦一跳将日军的大洋防线撕得粉身碎骨,最后杀到了日本的家门口。
美军一面收复自己(jǐ)的菲律宾殖民地,支援中国和英国在东南亚的战斗,一面花血本běn 拿下了塞班岛、硫磺岛,开始见天的轰炸日本,投下了大量炸弹、燃烧弹,将日本90多(拼音:duō)座城市点成了火炬,造成伤亡比原子弹还高。
但经历过硫磺岛和冲绳战役后,美军伤亡惨重,日军也不(pinyin:bù)愿投降,苏军也开始在东北蠢蠢欲《繁体:慾》动,随时有摘桃子的打算。这时候欧洲战役已经打完,德国投降,美苏争霸开始显现出苗头,美国不希望再遵守之前《拼音:qián》与苏联的瓜分日本合约,他们希望抢在苏联前头一锤定音。可惜的是,残酷的“李梅火攻”没有让日本高层识时务,他们依旧觉得可以讨价还价,却没想到美国已经等不起了,杜鲁门为了选票,不愿再多死人,更不愿意苏联抢在前头,他需要漂亮的结束二战。
因此,杜鲁门催化了“曼哈顿工程”原子弹研究的进度,并很快进行了秘密(pinyin:mì)的“三位一体”核试验,他[练:tā]将这个实验信息隐瞒了下来。当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以“默杀”的态度面对美军通牒时,美军毫不留情的使用了原子弹进攻。
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全世界都比较懵逼,日本甚至忽悠民极速赛车/北京赛车众那是“天外陨石”,还封锁消息,但回过神的苏联马上发动了进攻,但已经来不及了,美军在当天上午投下了长崎原子弹,被吓得濑尿的日本很快宣布了投降,顺从的将美军代表(biǎo)迎上了岸。
就这样,美国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他们这次又拿出了一个类似于“国际联盟”澳门巴黎人的组织方案,还接管了国联的资料档案,一个以美国(繁体:國)为首的“联合国”诞生了,这回是美英中苏法等战胜国说了算。
本文链接:http://21taiyang.com/Business-Operations/5266891.html
美国(guó)在一战初期的政策 美国在一战后对外政策是怎样演变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